第369章 机会来了(1 / 2)

李阳觉得自己在通平县继续干下去是很难有大的发展了,大概率冲顶也就是个正科级。

有的圈子你挤不进去,挤不进去的圈子,你不想挤,有时也不屑于挤。

有些队你不想站队,也不屑于站队。

那怎么办?要么走人挂冠而去,要么从此大隐于朝。可是小县城的单位,连朝也算不上。

李阳当年离开县委组织部,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担任过乡镇党政正职,没有这层经历,在县区工作的科级干部,想提拔为副处级领导,这十多年来市委组织部都没开过这样的先例,除非是特殊人才或特殊岗位。

李阳三年多前就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去乡镇任职,那就应该离开部里了。

转任到县直单位任职后,他还是没有乡镇党政正职的经历,没有这层经历,县委一般都不会推荐他为副处级后备干部,也进不了市委组织部的副处级后备干部库里。

怎么办?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找一个更大的门,到一个更大的单位工作。

通平县县委是正处级单位,而观山市市直单位也是正处级单位,在市直单位提拔为副处级领导职务,就不一定要有乡镇党政正职的工作经历了。

李阳从事干部工作多年,他懂得其中的门道。

于是在市畜牧局的一位副局长下通平县检查工作时,李阳因为跟他熟悉,就跟他聊了起来,问他现在还缺一个拎包的小老弟吗?李阳想跟给他拎包。

那个副局长就问李阳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假话,他们局里现在也真的缺一个像李阳这样的人,因为李阳这年龄段也正合适,他们局里的办公室也缺个写手,缺个综合协调能力强点的办公室主任。如果李阳真的想调到观山市里,他可以向他们局长推荐。

李阳说自己真的想离开通平县了,觉得在通平县里发展无望。

那个副局长于是叫李阳打了两份李阳的《干部基本信息表》带回市里去了。没多久,那个副局长将他们局长的手机号码给了李阳,叫李阳方便时联系一下局长,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李阳拿着那个局长的电话后半个月都不敢联系,后来在某天晚上喝了酒,胆子大了起来,于是拨打了电话给市畜牧局局长,汇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那个局长是看过李阳的《干部基本信息表》了的,对李阳有印象。听了李阳说了蛮久后,他就说知道这个事情了。

一个月后,观山市畜牧局发布了一条遴选局办公室主任的公告,面向全市遴选符合条件的县区公务员。李阳符合条件,去报了名,最后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考察。

李阳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他来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他在通平县县委组织工作期间,曾担任过多年的市里的公务员面试考官和主考官。而他的那些竞争对手,没有一个有他这样的经历和阅历。

入围考察后,李阳却犯了难。难的是要不要去市里上班呢?通平县离观山市近四十公里。自己在观山市没有房,如果要早出晚归,两头跑也难。如果不上去工作,自己又去参加遴选了而且入围了,如果考察不出意外,那被录取的可能是很大的。

梁冰湘是不赞成李阳调去观山市任职的,她觉得这会造成夫妻两地分居。可李阳说,两地这么近,可以早出晚归,根本不算两地分居。

后来李阳调到观山市上班,也真是做到了早出晚归,每个月只有偶尔一两天晚上在市里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