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战报,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京城。</P>
鞑靼首领阿达庆,背信弃义,公然撕毁盟约,率其三十万精锐南下,兵锋直指漠南,意图不轨。</P>
朝野震动,人心惶惶。</P>
“报——鞑靼首领阿达庆已连下苍州十四座城池,势如破竹!”</P>
“报——鞑靼十万铁骑压阵,斩杀我军三万将士!”</P>
“报——郑总兵率兵迎战鞑靼亲王阿尔土罕,当场斩杀阿尔土罕,杀敌一万!”</P>
“报——夏州失守!”</P>
“报……!”</P>
战报频传,正极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P>
向来温和仁爱的君王,此刻端坐皇座之上,面沉如水。</P>
朝堂之上,以敬文昌为首的文官仍主张以和为贵。</P>
他们坚持认为,鞑靼此次进犯,不过是阿达庆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P>
敬文昌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鞑靼此举不过是为了巩固首领之位,给其国内贵族看的一出戏。我们不防让郑总兵固守漠北,再派遣使者前往鞑靼,与其谈判,避免更多的伤亡。”</P>
左都督江诚这次没有再炮轰敬文昌。</P>
他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出来,声音洪亮,犹如战鼓擂动:“放屁,陛下,鞑靼犯我边境,非战不可!若是求和,我大启威严何在?若不给他们狠狠教训,以后那些外族谁都能来我们脸上踩一踩!”</P>
殿中有的文臣见江诚又要开启炮轰模式,立即眼观鼻,鼻观心的当个摆设。</P>
老一辈的勋爵和武将们面色严峻,纷纷出列附和江诚,主张让郑总兵改防御为攻,主动出兵抵抗。</P>
随着武将们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战意。</P>
皇帝缓缓站起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朕乃大启之君,岂能让外敌在我疆土上肆意妄为?朕决定,御驾亲征,亲临边境督战,征讨鞑靼!”</P>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哗然一片。</P>
众臣神色慌张,纷纷出列劝阻。</P>
群臣皆道:“陛下千金之躯,坐不垂堂,岂可与那戎狄一般见识!”</P>
皇帝双目含威,不容置喙:“鞑靼多年来屡犯我边境,出尔反尔,朕已忍无可忍。既然他们自寻死路,朕便成全他们!”</P>
冕旒下,皇帝眼光似寒星。</P>
褪去那往日的温和,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P>
“众卿听令,半个月后,朕将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鞑靼!”</P>
任朝廷如何风云诡谲,京都的百姓们却是一片祥和安宁。</P>
腊月十二,正是吴家公子吴楚洵加冠的大日子。</P>
吴家上下,从老到少,都为了这一天忙碌着。</P>
吴家门前热闹非凡。</P>
小狼崽的礼物早早就送到了,是一把别致的手、仓,满满都是心意。</P>
这个日子对于整个吴家而言,都是个大日子。</P>
远在东北三省盯着变法的吴相,也提前赶了回来。</P>
一直在韵天书院,跟着苏琦学习的亲弟弟,吴芮,也在春闱备考的关键时候,回来参加长兄的加冠礼。</P>
可见这冠礼的重要性。</P>
好友们更是一个不落,连吴观都偷偷跑来送了礼,然后秒变“小怂包”溜走。</P>
南州的外祖父也是大手笔,豪华大礼送上,还带来了沈玉和卢琰的贺礼。</P>
连一向深居简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秀义,也让武士达带来礼物,是一件金丝软甲。</P>
即便张秀义未提及,吴楚洵也知道这份礼物的贵重,一时心中五味杂陈。</P>
在吴家所有亲族见证下,吴相在宗庙中给吴楚洵行完了加冠礼。</P>
至此,吴楚洵在大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了。</P>
礼成后,吴相赐字:玉章。</P>
可把吴楚洵雷得不清。</P>
他心中腹诽,吴相对大启的改革已入魔了,连变法的名字都用到了儿子头上。</P>
不过江氏私下告知,玉章是早在他年幼时,吴相便为他选好的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