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误会重重(2 / 2)

叶连岁行了军礼后,说道:“陛下,李国木等人虽有过错,但皆因酒后失态,他们都是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的将才。如今陛下将他们当众斩杀,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P>

此言一出,校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哗然。</P>

随着叶连岁的出言,不少将士开始私下交谈,议论声此起彼伏。</P>

吴楚洵侧目窥探着皇帝的反应。</P>

皇帝并未对叶连岁另眼相待。</P>

他面色一沉,冷声道:“张参将,军法如山,不容私情。若因一时之念而姑息纵容,何以服众?何以整肃军纪?今日朕若不严厉处罚,明日又会有何人效仿?”</P>

叶连岁见皇帝发怒,心中一紧。</P>

但他仍坚持再次进谏:“陛下!臣并非为他们求情,只是担心此举会动摇军心。请陛下三思啊!”</P>

皇帝听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P>

“动摇军心?朕今日之举,正是为了整肃军纪,稳定军心!若不严惩不贷,何以让将士们信服?何以让百姓安心?”</P>

“继续行刑……”</P>

皇帝在甘州整顿漠北边军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漠北边境的每个角落。</P>

百姓们欢欣鼓舞,纷纷高声赞颂皇帝英明。</P>

不过,正当百姓们还沉浸在对此事的讨论中时,另一项重大消息,更是激发了漠北百姓的热情。</P>

听说朝廷决定在边境互市了!</P>

这说明什么?</P>

说明边境即将迎来和平,百姓们即将过上好日子。</P>

过去,大启的商人们为了与北疆和漠北进行贸易,常常在黑市上交易。</P>

不仅风险重重,而且价格波动极大。</P>

如今,有了官方的互市场地,百姓们可以在此进行公平交易,价格稳定且安全无忧。</P>

所有人都纷纷翘首以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P>

而关于互市的实施细节,皇帝还需返回朝廷,与内阁进行深入的商议。</P>

因此,百姓们期盼年前互市能够启动的愿望,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P>

吴楚洵也很高兴,看来离皇帝接受鞑靼族归降也不远了。</P>

不过,在此之前,吴楚洵却想满足皇帝一个愿望。</P>

在轮值期间,他骑马疾驰数里,再度去了龙脊城。</P>

总兵府内。</P>

轩辕凌正仔细审阅着朝廷送来的奏折。</P>

关于是否接纳鞑靼人的投降,内阁与六部官员的声音如出一辙,主张以和为贵,接纳归顺。</P>

如今国库空虚,早已如同干涸的河床,无法再承受另一场战争的狂澜。</P>

轩辕凌的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P>

吴楚洵那张因多次劝说而失望的脸也在他脑中闪过。</P>

他在评估着接降带来的利益……</P>

最后轩辕凌站起身,他决定——</P>

接受鞑靼部族的投降!</P>

轩辕凌自嘲地笑了笑。</P>

自己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竟然为了一人多次打破了往日的冷静和原则。</P>

轩辕凌嘴角扬起笑,起身往外走,打算把他这个决定亲自告诉吴楚洵,相信这人一定会非常高兴。</P>

出了房门,恰好遇到了前来求见郑总兵的张连岁。</P>

张连岁在见礼后,无意中也谈及鞑靼人的问题,建议轩辕凌接受鞑靼的投降。</P>

轩辕凌稍感意外。</P>

没想到武将之中也有主张和谈。</P>

他一脸温和,带着赞许的口吻夸道:“爱卿的建议甚合朕意,我会考虑采纳的。”</P>

轩辕凌这种说话套路,其实是他对朝廷百官的惯用策略。</P>

无论内心如何,他总是先表示赞同百官的意见。</P>

待张连岁离开后,轩辕凌准备再去找吴楚洵,却发现对方正一直站在一处回廊那看着自己。</P>

吴楚洵脸上没有表情,见到轩辕凌也只是淡淡地行了礼。</P>

轩辕凌一心只想让他高兴,并未留意到他的表情,急忙将他叫进房间。</P>

吴楚洵眼神晦暗,默默地跟在他身后。</P>

而在他离开后,回廊的一个角落里,正有两个憨态可掬的小人木偶,倒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