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洋鬼子”进村(2 / 2)

但好歹狗大户是拿自己的小钱钱款待客人,而不是用集体资源慷他人之慨,想到这里,狗大户的腰板又挺了起来,自己和那些个领导还是有区别的。

“安德鲁先生,这是小女,八个月大。

来,闺女,给洋叔叔笑一个。”

小蕊还真是不认生,面对蓝眼睛,高鼻孔的安德鲁,也笑出了声。

安德鲁入乡随俗,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十字架,作为对朋友子女的见面礼。

“这是什么东西哟,这男人谁啊,犯了啥罪过啊,要被绑在架子上啊?”

晚上,趁着客人不在跟前,老太太举着十字架,凑在电灯下瞧稀奇,对江老幺发出灵魂三问。

“十字架,刻的耶稣,就跟咱们的玉帝如来一样,绑在架子上是为了啥了?我也不清楚,赶明儿个我问下宋丫头。”

“保生男孩吗?”老太太一脸希冀。

“不清楚。”狗大户脸上的肌肉不由得颤抖,还是低估了老太太重男轻女的老思想啊。

“那就都试试。”

极其朴素的华夏宗教信仰观,不管灵不灵,先都磕头、烧香、拜一拜再说。至于不灵,那只能说心术不纯,或者哪个步骤做错了,国人在这一方面,倒是总能自圆其说。

家里来了几个高个子,长相野蛮的歪果仁,张小燕连喂奶都不方便了,不由得抱怨丈夫几句。

“哎呀,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年,你把几个洋鬼子领到家里算怎么回事啊?多不方便。”

“交流交流而已,过完年我就送他们走,媳妇,暂时先忍耐几天哈。”

“啥叫交流啊?”

“额,怎么说了?就像你们七大姑八大婆的聚在一起唠嗑,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只不过咱们爷们谈的是大事,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哼,没我们女人操持家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哪轮得到你们男人做大事?!”

“嘿嘿,生气啦,唔嘛,亲一个,消消气。

其实就是交换见识,拓展眼界,咱们的小圈子里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多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有帮助。

我们的乡村太闭塞了,现在的世界格局是开放的,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夏的乡村,让我们的农村更好展现特有的文化魅力、地方特色,那么对乡村的长足发展是意义非凡的。”

狗大户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一旁的张小燕早就哈欠连天了,见状,江老幺也只好闭嘴,关灯,睡觉。

“哎呀,还有外人在家了,不行,就是不行!你再不老实,我去跟大睡。”

索求未果的江老幺,这个时候也感觉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早知道如此,就单独找房子给安德鲁他们居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