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朱元璋:那就先拭目以待(1 / 2)

“用升弟的解释就是,由朝廷出资兴办,并且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一种经营性组织机构。”</P>

“莫非指的是官府经营的那种工坊?”</P>

“似乎有点那意思,可是看他的解释,似乎差别还是很大。我得再仔细琢磨琢磨。”</P>

“何况那小小的上海县,他居然想要弄出那么多个官营工厂,这是想要干嘛?”</P>

朱标晃着脑袋,只能硬起头皮继续看下去。</P>

他虽然早就开始学习政务,可是对于经济方面,他是真的没有接触过。</P>

好在常升为了能够让姐夫哥能够明白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书信里边没有之乎者也。</P>

而是完全采用白话文的方式来解释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区别。</P>

以及国有企业对于地方经济有着极大的帮扶和助推作用。</P>

总算是让朱标明白了二舅子的用意,那就是想要把上海县的工作搞好。</P>

首先需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好了,上海的老百姓们才能够富裕起来。</P>

。。。</P>

“汤老二,你说常二郎这小子到底想要干嘛?”</P>

“居然让咱们哥俩帮他招揽幕僚,而且还得分种类。”</P>

“小弟我哪知道,不过常老二如今做事,我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P>

汤軏看着那封常二郎的亲笔书信,看着信上的内容,请自己设法帮他找几位幕僚,但是这些幕僚居然不需要读书人出身。</P>

就像这个,需要寻找一位精通布匹制作工艺的工匠,又或者是一位在造船技术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P>

总之,常升的要求千奇百怪,不管是汤軏还是李景隆都被对方给整得有些懵逼。</P>

不过好在,常升还是很懂他这两位情同手足的好兄弟。</P>

每帮他成功招揽一位合适的人选,常老二就会付给他们足够的酬劳。</P>

哪怕他们二人皆是大明顶尖勋贵子弟,但是,府中的财帛终究还有长辈盯着。</P>

自己手里边的零花钱自然不能天天夜游秦淮河。</P>

常升既然能够如此大方,不管是李景隆还是汤軏虽然不明白常老二的用意。</P>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能帮常升一把就帮一把,真不是看在银子的份上。</P>

毕竟大家那么多年的情同手足,看在感情深厚的份上,才约定拉常老二一把。</P>

这么一想,李景隆与汤老二都感觉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升华。</P>

“虽然我们不看重那些阿堵之外,常老二为何不写明白,咱们给他挑中一个幕僚,他能给多少钱。”</P>

“有道理,我也觉得谈情太伤感情,可是亲兄弟明算账。”</P>

“毕竟咱们兄弟帮他忙,总得吃点喝点,跑跑腿什么的,费用肯定得有。”</P>

李景隆与汤老二商量之后,觉得还是写封书信问清楚费用几何。</P>

。。。</P>

“那小子想要在上海县兴建那么多的工坊?</P>

他这是想要干嘛?上海县每年收上来的税赋,留存的钱粮。</P>

维持每年的官道修缮以及正常的开支之外,根本就剩不了什么。”</P>

“所以他伸手向松江府衙要钱,他把朝廷当成什么了,当成他自己的钱袋子不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