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大族,实际上对黄巾军秉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黄巾军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因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目的——挑战皇权。
只是,张角想着推翻汉室,而士族想着解除党锢,恢复昔日荣光。
身为皇帝,刘宏当然能猜到他们的猫腻儿,但局势已不容自己有旁的选择,只能破罐子破摔,“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说实话,皇家就是最大的士族,但一旦成为最大的那个,便和其他的士族有着天然的、绝对的利益冲突。
桓帝、灵帝发动党锢,就是因为“清流士大夫”之流垄断了帝国的人事权,对皇权威胁巨大。
汉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是察举,主要考察人才的道德表现,以及对于经典的理解。一方面世家大族有足够的资源,让自家孩子做出夸张的孝顺廉洁的行为,再传播得路人皆知;另一方面,世家大族经卷传家,能给与自己的孩子优渥的教育资源。
有的大族甚至垄断了某一部经典的解释权,比如汝南袁氏专攻《孟氏易》,弘农杨氏把持着《尚书》的解释权。再加上人情猫腻,你家的孩子我推荐,我家的孩子伱推荐,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既得利益集团。官职虽然名以上不可世袭,但实际上已经被某些家庭垄断了。
不仅是人事权的垄断,这些清流名士还开始以对抗皇帝为荣,以反对皇权来做作身价,赢得一片叫好。许多官员的官声都要靠清流名士来评定,他们也被裹挟着要以触怒皇帝来抬高身价。这就让皇帝非常反感。
还有一点,就是所谓的“清流士大夫”垄断了帝国的财权。
当年,光武帝刘秀想要清查天下的户口与土地,但是官员一派出去就会遭遇山贼、土匪,最终不了了之。
这背后就是世家大族在捣鬼。
东汉的农耕经济比西汉发达,但随着大族藏匿户口,帝国财政每每捉襟见肘。
当边塞吃紧时,东汉政府很难像汉武帝时期那样,能集合全国的财力物力发动战争。
除了政府财政紧张,皇帝的私人用度也被缩减。
全国的盐铁营收本来应该充入少府,成为皇帝的内帑。但东汉第三代皇帝后,皇权不振,连国家盐铁专营都维持不下去了。(东汉享有国祚196年,历经14位皇帝,可只有建国之后的头3位皇帝能做到政由己出;后世之君,要么荒淫无道,要么受人控制,要么短折夭亡。)
这部分利益也都被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拿走了。这些人用挖帝国墙角的方式获得财力,用以收敛流民,广布恩德,组织私人武装,形成坞堡自守,俨然成为地方上的小皇帝。
为了夺回人事权和财权,皇帝只有重用宦官、打击士人、卖官鬻爵。
重用宦官,是因为在皇帝看来,他们与自己的利益绑定,值得信任,可以替皇帝顶雷背锅。
打击士人有两招,一个是通过党锢,封杀其仕途;另一个就是放纵宦官亲属横行地方,抢夺大族的田地和人口,然后和皇帝分红。
卖官鬻爵,自然就是夺回人事权和财权的另一手段了。
但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那啥,我26号有考试,等考完接着三更,这两章主要是对时局的分析,接下来的章节内容上我准备彻底放飞了,喜欢刘备的同志、孙权的同志,可以出去了。)
https://www.lwshu.cc。https://m.lw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