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朝臣都如石大将军一般能干,天下谁人还敢再说,他治理下的大雍,不如父皇?</P>
孝明帝一贯不是个能藏得住心思的。</P>
他那眼神再明显不过。被他注视的朝臣,一个个低下脑袋,看向金銮殿里乌黑发亮的金砖。</P>
若真像石大将军,可不是什么好事。</P>
一辈子将脑袋别在裤腰上,抛头颅洒热血,临了还是孤家寡人,就剩下个年迈老母,还被当作人质似的留在京中,远隔上千里,临死都不知道能不能见上一面。</P>
这样的“能干”之人,他们可不愿意当。</P>
孝明帝自然不知朝臣的腹诽,此时还沉浸在打了胜仗的喜悦中。</P>
大雍朝在北地与西境的战线上,已经多久没打过胜仗了?</P>
在他继位之初,那些曾经被父皇打怕了的敌国,一开始还老老实实,后来便开始不断试探、骚扰大雍边境。</P>
再后来,便是战事不断。要不是他将长宁送去和亲,北蛮怕不是早就打进了关口。</P>
可安抚住了北蛮,西凉又来势汹汹。</P>
自此,边境战事,再无捷报。</P>
世人都说是他不如父皇,不会治国。可如今,北关不还是打了胜仗?</P>
哪里是他不会,分明是下面这些朝臣、将领,欺他手腕不如父皇蛮横,做事不尽心尽力!</P>
“传朕旨意,北关总兵石志衡,赤胆忠心,骁勇善战,特封一品侯爵之位,赐号忠勇!”</P>
知晓石家除了石大将军,就只剩下老太君一人,用不着石大将军请封,孝明帝就下旨又封了石老太君一个“庆国夫人”的封号。</P>
除此以外,另有一大堆如流水般的赏赐,随同两道圣旨,以及一块“忠勇侯府”的牌匾,一起送到京城中的石家。</P>
年逾古稀的石老太君,在丫鬟的搀扶下,接下赏赐,亲眼看宫里派来的金吾差,亲手帮石家换上忠勇侯府的匾额。</P>
回到屋中,展开随同战报,一起被送入京中的家信。</P>
信是她那个不通文墨,只会打仗的儿子亲手写的。字迹歪七扭八,一笔一画却写的极为认真。</P>
内容与往常无异,几乎都是交代近来一切安好,莫要担忧挂念。</P>
可细心的石老太君,还是发现了一丝不同。</P>
他那不信神佛,不敬仙鬼的儿子,竟然在信里提醒说给家中供奉的神堂添些香火……</P>
石老太君看向前来送信的随从,询问道:“你们大将军那,近来可有什么事情发生?”</P>
“大将军此次出兵以前,受了天师府高天师后人的提点,避开了不少凶险。”</P>
随从回答完,看向老太君的目光中,带着几分钦佩,“大将军说,这都是老太君您日日拜神,为他祈福的功劳!”</P>
石老太君愣了片刻,失笑着摇头。</P>
这哪里是她的功劳,无论究竟是高天师显灵,还是高天师的后人算到了什么。这笔功劳,都应属于对方。</P>
“研磨。”</P>
“老身给你们大将军,写封家信。”</P>
…</P>
比京中更早一些。</P>
崇州铜陵镇,已经收到了北关传来的捷报。</P>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消息传了回来。</P>
“主子,查到了。”</P>
“您怀疑的那两个人,果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