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人去南洋,二人死海上(2 / 2)

伍竺鹓听着如泣如诉的乡谣,咽下一声叹息。</P>

牵着孙女的手,让她和自己并肩而行。</P>

“哦。阿嫲你说,石坑尾婆的孙子,能找得到吗?”</P>

徐木兰晃晃牵在一起的两只手,好奇地发问。</P>

还没等到回答,又自己摇了摇脑袋,“不好找吧!”</P>

根据她还算丰富的经验,要找人,总得有个名字。</P>

比如,她去隔壁的隔壁找小姐妹玩,刚出发就开始喊:</P>

“妚珍,我来了!”</P>

又或者,她跟着阿妈去信局,找在那里当会计的阿爸,进门也要报一声:</P>

“我是卧岭村的徐木兰,来找我阿爸徐信芳!”</P>

可是,石坑尾婆和村里大多数伯姩、阿婆一样,没有名字。</P>

大家只知道,她娘家在石坑村,本姓王,是家里的最后一个女儿。</P>

出嫁之前,按着出生顺序,叫做妚尾。</P>

出嫁之后,冠着父亲的姓,变成王氏。</P>

按照这里的习惯,对外的称呼,要么是随她丈夫的名字,后面加个“姩”或“婆”,要么是以她的出身地和出生顺序为代号。</P>

石坑尾婆的丈夫,很早就下了南洋。</P>

很不幸的,还没到地方,就因为遇上海盗,埋骨他乡。</P>

时间过去太久了,现在恐怕已经没什么人记得他的名字。</P>

她也有过两个儿子。</P>

大儿子在十来岁的时候,跟着乡人去了南洋谋生计,早年还寄过几次侨批回来。</P>

凭着这些侨批,她买了几亩田地。</P>

还盘算着要做两间十一架桁的大正屋,光宗耀祖。</P>

只可惜,战争来了,大屋没有建成,跟大儿子的联络也被中断了。</P>

她的小儿子,在前些年打鬼子的时候,也没了。</P>

二十出头的年纪,没有成家,没有子嗣。</P>

战争结束后,跟南洋的联络终于恢复。</P>

石坑尾婆的大儿子,却没有再传来任何音信。</P>

听说,人已经不在了。</P>

他最后寄来的那封信里说过,妻子有了身孕。</P>

那个孩子最后有没有生下来?</P>

如果生下来了,叫什么名字?</P>

这些通通没有人知道。</P>

所以,对于没有名字的石坑尾婆,要找不知道名字的孙子这件事,怎么想,就觉得怎么难。</P>

“是啊,很难很难。”</P>

伍竺鹓看着周边郁郁葱葱的山岭,低声呢喃。</P>

找不到亲人的,何止石坑尾婆一个。</P>

徐家,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只剩徐望丘和徐得丘两兄弟的。</P>

这一家,原本也算是人丁兴旺。</P>

她的婆婆,共生下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P>

可惜家中太贫困,无衣无食,无医无药。</P>

其中三个都夭折了,最后只剩四个儿子。</P>

她的公公为了给家里人挣口饭吃,带着大儿子和二儿子过番去了马来亚。</P>

没过两年,公公先走了。</P>

又过几年,大儿子也走了。</P>

剩下的二儿子,相对命硬些。</P>

给家里寄过几回侨批,还在那边娶了妻、生了子。</P>

可没过多久,也断了联系,同样不知如今是死是活。</P>

他们知道二哥妻子、孩子的名字,似乎也没有什么用。</P>

这么多年,一直都托同在马来亚的乡人帮着打听,却从没得到过一星半点的消息。</P>

屋后的厚文岭,以及附近的荒郊野岭上,有太多空冢,埋的全是过番人的衣物。</P>

这些人,再也不会回来了。</P>

但他们的子孙后代,正在寻找回家的路。</P>

小姑娘有些不太确定,“能找到吗?”</P>

老妇人的声音沧桑却笃定,“能找到。”</P>

能找到的,或迟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