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众生皆平等,何须分胡汉(1 / 2)

新语新编 山重疑路 2029 字 12天前

佛图澄望了一眼佛像,

又看了看石勒,

说道,

“佛家讲众生平等,

既然众生都一样,

那华族和胡羯也没有分别。”

石勒点了点头,

说道,

“大和尚说得好,

这次大和尚去冀、并各地,

建佛寺、修石窟,

有什么新鲜事情吗?”

佛图澄捻了捻佛珠,

说道,

“贫僧这次出行,

多蒙主公关照,

所到之处也都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

各地的太守县令,

都把贫僧奉为上使,

一饮一食,

也好得太过分了。

这都是主公礼佛之心虔诚,

上有所行、下必效仿。

但主公若是能把用在贫僧身上的心,

分一些出来,

放在百姓身上,

那才是真的善行,

远比塑几个金身,

凿几个石窟,

更有功德。”

石勒听后也没急着反驳,

而是指着面前的佛像,

说道,

“大和尚,

你以为我让你去各地修佛寺,

只是为了这些泥塑佛陀嘛?

佛图澄笑了笑,说道,

“贫僧还请主公开示。”

石勒也笑了笑,

指了指佛图澄,

说道,

“你这个大和尚,

你不老实,

心里和明镜似的,

却装糊涂。

佛门也是门,

我立佛门,弘佛法,

都不是本心。

说白了,

我是想用佛门,

来对抗名门。”

佛图澄低头颂佛,

说道,

“主公,

佛,

听得到。”

石勒摆了摆手,

说道,

“大和尚,

你不用给我传法,

我这一生,

崎岖坎坷,

再也信不了什么,

我只是敬大和尚,

身在乱世,

还能保一颗善心。

对大和尚身后的佛,

敬而远之吧。”

佛图澄捻着佛珠,

说道,

“主公要是能行善事、施善政,

使百姓安居乐业,

那比烧香礼佛,

还无上功德。”

石勒摆了摆手,

说道,

“大和尚,

你只知道佛心,

不了解人心。

即便我做的再好,

也是夷狄有贤君,

不如诸夏的庸主。”

佛图澄听到这话,

眉头皱了一下,

问道,

“主公现在的谈吐学识,

已经在寻常儒生之上了,

怎么,

主公还装出一副不识大字的大老粗模样?”

石勒笑了笑,

说道,

“大和尚,

这,

就是人心。

跟着我起事的那些人,

都是些连自己名字都写不来的泥腿子。

不说这些了,

免得扰了大和尚的清修。

大和尚这次云游,

有没有带回来衣钵传人,

我好让大雅跟着一起熏一熏。”

佛图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说道,

“佛曰,

不可说。

佛子已经降世,

但缘分还未到,

二十年后,

他自然会从此门进来。

到时候,

贫僧自会将毕生所学,

传授于他。”

石勒噗嗤一乐,

说道,

“二十年?

这话不好听啊,

但大和尚现在都耄耋之年了,

还有二十年的活头嘛?”

佛图澄没有回话,

只是低头敲了敲木鱼。

石勒又继续追问,

“要我看,

你不如趁着现在身体还好,

把你这一身本领,

传给法佐,

或是其他有佛缘弟子,

哪怕是张良这种肯给佛寺花钱的施主哪?

也总好过,

这种二十年的等待吧?”

佛图澄敲了敲木鱼,

说道,

“佛,

看得到。

张良那样的施主,

虽是大度,

却不是佛门正途,

富贵,

不是贫僧所求。

请主公下诏令,

禁止张良这种借佛像之名,

行敛财之实,

利用百姓良善,

搜刮百姓钱财的事情,

不要让佛门走上了邪路。”

石勒摇了摇头,

说道,

“大和尚,

这些,

我就不能答应你了。

我不但不会处罚张良这些施主,

还要表彰他们,

非但如此,

我还要按照一品门第的标准,

给寺庙配给土地、山泽、僧户、僧客,

好让大和尚不受外物所困,

专研佛法。”

佛图澄捻了捻佛珠,

说道,

“是非因果,

今日因,明日果。

主公今日兴佛门之因,

也埋下了日后灭佛门之果。”

石勒摆了摆手,

说道,

“我这些年,

一有时间就会去读春秋看史记,

可看来看去,

我才发现,

就算我是从小启蒙,

专研四书五经,

讲起道理来,

也讲不赢一个世家名门的稚童。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些经书,

本来就是这些世家名门注解的,

是什么意思,

完全都是他们说了算。

这公平嘛?

这是大和尚讲的众生平等嘛?

佛图澄默然,

石勒很直白的和他说,

他对佛法不感兴趣,

只是把它作为制衡世家名门的武器而已。

这和佛图澄的初心是相背离的——

他只是想让石勒石虎这些人,

多听一些佛法,

少造一些杀业。

现在看来,

石勒不但没听进去,

还准备把他的佛门打造成一把斩向儒道的利剑,

和这天下的名士争个高低胜负。

石勒这边借着休养生息的几个月,

开始布局胡华分治。

刘粲这边获得了久违的胜利,

在绝对优势之下,

刘粲把赵固一路赶回了洛阳,

而他也停到了洛阳以北的孟津口,

建立营帐,

准备最后的进攻。

被揍得爹妈都不认识的赵固,

刚刚逃回洛阳,

将身上的战甲撕下去,

牵动着伤口又崩裂开来,

疼得只想把眼前的医者踹死。

换得了一身宽松的衣服后,

有下属来报,

说李矩亲自登门了。

赵固大喜过望,

光着脚就跑出门去迎接,

“李太守,

危难见真侠义,

过去人人都捧着我,

现在恨不得人人都踩我一脚,

我给几百家坞主发了信,

就只有李太守一个,

愿意在这时候帮我,

快,

里面请。”

两人落座,

赵固趴在案前,

探着身子,

问道,

“李太守这次带了多少兵来?”

李矩看了看赵固,

反问道,

“刘粲这次带了多少兵来?”

赵固摇了摇头,

说道,

“旌旗连天,

一眼望不到边,

少说也有十万众。”

李矩继续说道,

“那赵将军觉得,

就凭洛阳这点兵力还能支撑多久?”

赵固一呲牙,

说道,

“攒一攒、凑一凑,

还有个万余人,

硬顶的话,

勉强能支撑一个月。”

李矩点了点头,

表示同意他的判断,

继续说道,

“那有没有可能渡河与刘粲决战?”

赵固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似的,

说道,

“李太守别开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