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好像找回了一些,原本的她自己。</P>
-</P>
沈清和毕沧抵达渭城时,攻打渭城的战火已经持续了三天,城墙上遍布伤痕,城外无数扎营的鹿人。渭城外有人高呼南楚早已将他们遗忘,新帝登基后甚至想要与鹿国求和,自愿将关州、阳州让出。</P>
沈清毕竟不是神仙,她算不出世事发展。</P>
正如她算不到老皇帝会死,新帝登基却也无用,算不到宿州主动投降,弃数城百姓性命于不顾,也算不到仅凭渭城的几千人马,竟然也能在被鹿人重重围困的情况下,坚持度过了整个寒冷的冬季,直至春始。</P>
犹记得她在白城下的那一场金雨,听毕沧说,凡是淋过那一场雨的人都以为是诸天神佛显灵,是吉祥的瑞兆,终有一日他们可以赶走鹿人,夺回南楚的领地。</P>
渭城人也是因为这一信仰而坚持到现在的,否则就凭他们那点儿人力,远不至于撑过几十天。</P>
来此一行,沈清想了清了许多事,即便不为了刘云之而来,她恐怕也会特地走这一遭。</P>
渭城之所以能坚守,是因为渭城中留下的都是以前跟在詹将军身边的兵,能够独当一面,自然也能抵御外敌。不过沈清从南楚的东面一路往西面而来,贯穿大半南楚的地界,已经将形势看在眼里,渭城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P>
进入渭城后,沈清与毕沧又变成了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的那两个,还没开口询问如今渭城领兵的将军在哪儿,他们便率先被士兵围堵捉拿住了。</P>
看着一个个年轻的士兵,最小的那个约十岁左右,手上拿着自制的枪,满脸警惕地站在一众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少年身后。</P>
沈清心中感慨,大约那些壮年此刻都站在城墙上轮流守岗,而这些年轻的士兵也需得在城中操练。</P>
有人开口:“你们是谁?怎么进城的?!”</P>
沈清道:“我是来找你们将军的。”</P>
那人警惕地问:“你鹿国人派来劝降的?”</P>
沈清微愣,摇了摇头道:“不,我不是鹿国人。”</P>
“你看着不像。”那个年纪最小的少年突然用枪指着毕沧道:“他看着像!”</P>
鹿国人普遍较高,沈清看上去出尘脱俗,像个远世的小姐,而毕沧却身量高出他们一截,一看便不像南楚的百姓。</P>
沈清见那些少年都针对毕沧,只好开口解围:“你们别看他长得高,其实是个傻大个儿,不会说话的。”</P>
说完,她颇为嫌弃地推了一下毕沧,毕沧身形跟着一晃,无奈又委屈地瞥了沈清一眼,抿了抿嘴,只好侧过脸点头,确定自己不会说话。</P>
少年人到底是单纯好骗,沈清说他们二人身上没有武器,也不会武功,且是从京城而来,找渭城领兵的将军说两句话,如若少年们不放心,大可以押着他们去。</P>
一群少年以为京城新帝有话要传,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只是众人围着沈清和毕沧,生怕他们耍什么手段。</P>
一路将人送到了城门下一个简易的棚子前,领头的人便抬了抬下巴道:“将军就在里头。”</P>
一名少年前去通传,没一会儿便出来告诉沈清可以进去,沈清道谢后,规规矩矩跨入了棚中,而后意外看见了个熟人。</P>
目光扫去,沈清微怔,不,不是一个熟人,而是好几个熟人。</P>
“沈大仙?!”</P>
“仙人?!”</P>
三人异口同声,数道目光一齐朝沈清和毕沧投去。</P>
沈清看着木棚里的三人,唔了声,拱了拱手道:“诸位,好久不见。”</P>
坐在案前的不是旁人,正是大半年不见的朱晓,朱晓身边穿着精神的,是刘云之的儿子冬止,至于刘云之……他也在此地,就坐在那简易的桌子旁看战略布局图。</P>
朱晓见到沈清最为兴奋,她跨过矮案便朝沈清走来。原来飒爽的少女早已被风霜吹皴了脸,朱晓皮肤黑了许多,人也壮实了些,半丝不显女气,倒是真正地成了一名了不起的将军。</P>
朱晓道:“当初荣城一别,没想到我竟然还有缘见到沈大仙,若非有你,哪有我的今日啊。”</P>
原来朱晓去年投靠詹将军后贪功,总往前线去,虽得几次胜仗,可她毕竟是詹将军的外甥女,还是詹芸焦的唯一女儿,詹将军深思熟虑后,才将她调来渭城。</P>
关州被攻下之前,渭城位于阳州和宿州交接处,算是一个从后突破关州的豁口,偶尔也有鹿人的小队前来骚扰。朱晓虽不愿意,但也服从军令,从那之后她就一直守在渭城,直到詹将军去世后,时局大变。</P>
鹿人侵占南楚土地,本应早早就攻打渭城,数月前一场宿州的黄金雨引得鹿人顺宿州而下,反而给渭城喘息之机。</P>
不过眼看开春,繁州内有境卫军,久攻不下,战况焦灼,而渭城如今又处于鹿人后方,城中有军队,已成鹿人心腹大患,不得不除。</P>
刘云之饱读诗书,自荐为朱晓的军师,冬止也少年心气,愿意带兵镇守城门,这才坚持到了沈清的到来。</P>
朱晓交代这几个月的事后,便问沈清:“沈大仙也是来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吗?”</P>
不待沈清开口,朱晓便道:“沈大仙有通天本领,若有你的加入我们一定如虎添翼。方才我听小陈说沈大仙是从京城而来,可是传了新帝口谕?他要我们如何配合?不如繁州出兵攻打鹿人,而我带领一支军队从后方偷袭……”</P>
沈清见她越说越激动,一时有些不忍心打断她的美好妄想。</P>
是了,妄想。</P>
皇帝哪儿会管远在阳州的一座小城内的百姓死活呢?</P>
来时这一路,沈清不是只偷了贪官一枚珍珠,更在偷盗这枚珍珠时,听到了让她下定决心的消息。</P>
“朱晓。”沈清严肃道:“我来不是助你攻打鹿人的,我是来劝降的。”</P>
朱晓闻言,脸色骤变,就连刘云之手中的笔也掉在纸上,晕开了一大片墨迹。</P>
朱晓不可置信,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劝……降?”</P>
沈清点头,重复道:“向鹿国求和吧,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