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科考会试还有一个月。</P>
全国各地的学子陆陆续续到达了京都。</P>
近日朝中讨论的政事也都和科考有关。</P>
早朝下朝后,姜国公看着要去养心殿的姜辞砚,内心复杂。</P>
“老大,你可是想好了?”姜国公忧心忡忡道。</P>
姜辞砚如今深得圣上信任,能负责此次会试可是加官进爵的好机会。</P>
姜辞砚看向父亲,目光坦然,“爹,您放心。儿子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P>
“可若这次命都丢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姜辞砚目光闪烁。</P>
姜国公知道他是劝不了儿子了。</P>
“行,我儿深谋远虑,你做什么爹都支持你!”姜国公拍了拍姜辞砚的肩膀。</P>
姜辞砚对父亲笑了笑,转身去往养心殿。</P>
“陛下,小姜大人求见。”罗公公进来通报。</P>
承仁帝点点头,“进来吧。”</P>
正好他要询问一下这次科考会试准备的事宜。</P>
“臣参见陛下。”姜辞砚俯身跪拜。</P>
“起来吧。”承仁帝看向姜辞砚,眼中满是欣赏,“此次会试准备的如何了?”</P>
对于大承这位最年轻的官员,承仁帝是十分满意的。</P>
他做事稳妥、才识过人,最重要的是不结党营私,极其忠君。</P>
年纪轻轻便身居正四品学士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承仁帝才会将此次科考会试的任务交给他负责。</P>
做得好,那自然加官进禄、平步青云;做的不好,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再熬几年也能够步步高升。</P>
任谁看来,这都是承仁帝明摆着给姜辞砚送机会。</P>
听到承仁帝的问话,姜辞砚重重磕了一个头。</P>
再抬起头,他目光坦诚的看向承仁帝。</P>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P>
......</P>
科考会试前半月。</P>
翰林院,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接下来的会试忙碌。</P>
孙奇郑重的捧着一套卷宗走来。</P>
“孙侍书,”王舟出声喊他。</P>
“王典籍。”孙侍书停下脚步,客气道。</P>
王舟瞄一眼他手中的卷宗,问道:“这是今年会试的试题?”</P>
孙侍书点头,“是啊,刚刚做好封存,姜大人命我将其锁好。”</P>
王舟闻言一笑,“每届科考都是孙侍书负责看管试题,从未出过纰漏,在下佩服。”</P>
“哪里哪里,这都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孙侍书笑道,“先不和您说了,我得速将试题锁好,晚上还得值班呢。”</P>
王舟拱手相送:“孙侍书辛苦。”</P>
盯着孙侍书离开的背影,王舟脸色沉沉。</P>
科考会试前七日。</P>
眼看就要开考,姜若梨急得团团转。</P>
姜辞砚近半个月几乎没有回家,姜若梨想提醒他都找不到机会。</P>
不能等了,姜若梨暗下决心。</P>
匆匆来到前院,姜若梨来找姜夫人。</P>
“娘亲,大哥今晚回来吗?”</P>
姜若梨走进房中,开口问道。</P>
心下慌乱的她,没有注意到姜夫人同样忧虑的神色。</P>
姜夫人见姜若梨故作镇定的表情,心中明白。</P>
越临近科考,姜家人的心情就越沉重。</P>
虽然砚儿说他已有万全之策,但这件事关乎砚儿生死,谁都不敢轻易放松下来。</P>
“应该不回来。”姜夫人勉强笑道,“梨儿是有事找你大哥?”</P>
不仅是大事,还是十万火急的事。</P>
今晚之后,此次会试的试题就会流传出去,到时候一切都晚了。</P>
但是这话她没有办法告诉姜夫人。</P>
“没事娘亲,就是有点想大哥了,我能去看看他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