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1 / 2)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1330 字 3个月前

第114章幕府班底

“拜见李帅!”

刘单入府衙正堂后,恭敬向李瑄一拜。

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才为状元第一。但科举进士,也并非平步青云,只是有基础而已。

因为科举是举士,“进士”,是成为士。

刘单还要进行三年的守选期,到时候通过吏部铨为文官,或者通过兵部铨选为武官。

许多文人早早中进士,却在铨选上一直不合格。

选人冗冗,甚于羊群,吏部喧喧,多于蚁聚。这是对文人求官的情形描述。

太平盛世,文人们无不渴望官职,但士人太多,数十人可能竞争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吏。

别说进士。连门荫入仕都要排队。

以往父祖五品官,子弟萌荫。现在祖辈当过三品以上职事官,才能为后辈寻一个好差事。

刘单考中状元后,在长安等待大半年,对于李瑄的名声,他如雷贯耳。

长安传出李瑄拜为上将后,他立刻赶至陇右,希望能在幕府任一官半职。

“郎君为状元,只此一点,便名留青史。郎君所作之诗,雄阔、壮丽,似有边塞之风,为我写诗者多矣,未能达到如此风度。”

李瑄请刘单起身。

作为穿越者,他能提前预见宰相,也能知道哪些宰相是花架子。

那些宰相现在还很年轻,甚为五斗米折腰,正是李瑄召入幕府的好时机。

刘单虽未至相,但官至侍郎,也算非同一般了。

“和李帅相比,我所寻之诗为末学,难登大雅之堂。”

刘单再次一礼,他写诗只是赞述李瑄的功绩,表达自己的志向,希望李瑄能举荐他。

李瑄的诗名动天下,他哪能去比较。

“我准备将河源军使王难得调往临洮军任大使,将安人军副使荔非元礼举荐为河源军使。王难得和荔非元礼,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帮我写一下这样的军文。”

李瑄与刘单谈论一刻钟后,直接向他考验。

不一会儿,刘单就在座前将两份文书写完。

李瑄细细观看,第一眼看到刘单的字迹刚劲有力,飘逸俊美,不愧是状元,不但会画画,字写得也好。

再看内容,刘单明显是有备而来,荔非元礼当前名不见经传,所以刘单描写浅薄,这也正常,李瑄之前也不知道荔非元礼在军中。毕竟陇右军有十几个军使、守捉使。

但刘单对王难得的描写十分细致,看起来是做足功课。

“不错!假如我明天率部出塞,在苦拔海东面五十里与一队吐蕃骑兵遭遇,经过半日苦战,斩首一千,俘三百。我军伤亡五百。我要将战果呈奏圣人,请写下这份军报!”

李瑄又向刘单下达考验。

只用两刻钟时间,刘单就将这份战报拟成。

内容条理分明,战况清晰,李瑄讲述的,都有描写。

如果刘单随军去,一定能写得更细致。

接下来,李瑄口头询问。

如军与军之间出现矛盾,将与将之间发生纠纷,军中的操训,还有一些佐理事务。

刘单回答还算让李瑄满意。

在另一个判官还未赴任前,刘单应该可以帮助他稳定住后方。

以后刘晏,或者其他判官到任后,李瑄会任刘单为随军判官,与掌书记一起,记录军机。

“听君回答,应是大才。我幕府判官有二,一为主事,二为随军。刘五你今后就当我的随军判官吧,你虽是状元,未有资历,我举荐你为左武卫中候,秩正七品下。”

刘单族中排行第五。

李瑄考虑到他没有从政资历,不适合一下任六品官。

“属下多谢李帅,今后必报答李帅的知遇之恩。”

刘单大喜,立刻起身向李瑄拜道。

他未曾想李瑄这么看得起他,直接任命为判官。

他若在长安等官,一定会等到猴年马月。

品秩倒不是很重要,判官一直是幕府的心腹,让刘单感激不尽。

“主事判官未至,伱暂判节度使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