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当着赫连隽的面,将一句话补充在奏折之中:“墨离吐谷浑尽族两千骑与蕃贼战!”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实则是对赫连成英的求情。
有这句话点缀,李隆基不可能去处死赫连成英。
李隆基是吃软不吃硬的人,以李瑄对李隆基的了解,如赫连成英的情况,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禁足在长安,二是流放到岭南、黔中等地。
赫连隽更加感激李瑄!
因为李瑄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圣人产生巨大影响。
李瑄身为押蕃使,处理胡人部族事务的时候,刚中带柔,禀公求是,有罪必罚,有功必赏,不苛责于人,不强加于人。
这次墨离吐谷浑造反事件,传到河西诸胡部后,皆使胡部心服口服,他们没有不称赞的,皆想为李瑄效命!
因为他们知道,在李瑄手下付出,能得到回报。
在李瑄手下,不会蒙受不白之冤。
在信服李瑄的同时,他们约束族人的行迹,如有族人犯错,先执族法,再押送官府。
李瑄在河西的威望,再次达到一个高度!
河西走廊通道恢复,又恢复往日繁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范昌海、许智、赫连成英和诸葛亮剑一起被押送出晋昌城后,李瑄在刘之儒的送行下,带着颜真卿等属吏,向西而行。
敦煌郡,改州为郡前为沙洲。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黄沙漫天的地方。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荒原,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就在这沙漠之间,一条甘泉水从祁连山发源而来。
它从山下的子亭镇,流经敦煌城,再到大井泽中。
正是此河,为敦煌注入无尽的活力,成为一片名动西域的沙漠绿洲。
李瑄沿着驿站官道,一路驰往敦煌城。
敦煌郡太守盛玉亮,玉门军使安元贞远赴城西的盐池迎接。
“拜见李帅!”
“拜见都督!”
两波人行不同的礼仪。
“免礼!”
李瑄让他们不必多礼。
而后,在他们的引路下,向敦煌城而去。
“安将军,玉门军远在酒泉郡,新迁敦煌,将士们水土是否契合?”
一路上,他询问安元贞一些玉门军的事宜。
“回李帅,敦煌与酒泉,在汉代是相邻的两郡,风俗人情近似,士兵们并未有什么不适。只是敦煌扼守玉门、阳关,将士们都深感责任众大。”
安元贞向李瑄回答道。
“新招募的士卒是否到位?”
李瑄又问道。
“已经在训练了,将士们很刻苦,眼中有志向,随时等待李帅的征召,为国立功!”
安元贞恭敬回答。
玉门军管兵五千二百人,现在经过李瑄的补充,马多达两千三百匹。
算是中等军队中较为强大的。
“那就好!来日方长,我辈的功劳还很多呢!”
李瑄点头,问旁边走马并行的盛玉亮:“盛太守看起来年轻有为!”
“将近不惑之年,哪能和您相比。”
盛玉亮笑了一声。
跟别人比起来,他属于年轻有为,但和李瑄一比,他还差盛许多。
李瑄不再说话,专心赶路。
这让准备思考怎么接话的盛玉亮,语气一噎。
他感觉李瑄城府很深,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下午日落,他们来到古城敦煌。
一个在沙漠绿洲兴起的城池。
城池大概两丈五尺左右,夯层厚大,黄沙中的城池,格外雄伟。
还有从甘泉水引来的护城河,更显得敦煌城坚固。
就在他们距离城东门五十步的时候,前方开道的羽林卫,被一名老人拦住。
“官爷,敢问你们找到我孙女了吗?”
这名老人看起来六十岁左右,衣衫褴褛,头发凌乱,他拄着拐杖拦在神策卫的高头大马前。
神策卫见老人弱不禁风,也没有亮出兵器,领头的廖峥嵘道:“我等未见,老丈,不要拦我们路……”
老人对廖峥嵘的话置若罔闻,只是伸着脖子往前探。
这迫使后方的神策卫不得不勒马。
“死老汉,还不赶紧滚……”
敦煌太守府的随从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策马而来,嘴里骂骂咧咧。
这些随从下马,很粗暴地将老人提溜起来,往一旁抓。
老人的拐杖都脱手掉落。
廖峥嵘看不下去了,顿时呵斥道:“放手!你们要干什么!”
“将军,这老头拦路,怕碍了都督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