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军纪严明练精兵(1 / 2)

三国:兴汉 红落 1546 字 10个月前

黎明的曙光洒在宽阔的校场上。</P>

一队队身穿铠甲的士卒整齐地列阵。</P>

从远方高处俯视而去,可见大约分为十部。</P>

当训练的号角响起后,各队士卒都绷紧了身子。</P>

随着屯将和都伯们如雷贯耳的口令,士卒们如猎豹般迅速行动起来。</P>

高台上,刘辩站在华盖之下,赵云和黄忠站在身后。</P>

左右有侍中蔡邕、黄琬等,以及谒者仆射荀彧,大夫赵岐,中常侍赵淳,兰台令史丞蔡琰。</P>

再远处有黄门侍郎荀攸、丁冲等,以及奉车都尉刘璋,议郎刘艾等人</P>

“公达。”</P>

随着天子的一声呼唤。</P>

荀攸来到了刘辩身边。</P>

“旗帜是不是少了点?”刘辩问道。</P>

旗帜的重要性,后世参观旅游过的他,还是很认可的。</P>

有几次差点跑丢,最后都是导游的小旗子指引了他。</P>

“此时正当训练。”</P>

荀攸解释道。</P>

他不动声色的瞥了天子一眼,只见对方眯着眼睛,似乎很有兴趣。</P>

于是便详细解说道:“传令兵的设置,一般只到屯将一级。</P>

屯将对下辖士卒的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大吼。</P>

毕竟实际的战场上,打到激烈处,士卒们哪里还有心思去看旗帜。</P>

屯将和都伯的选拔,悍勇是一方面,嗓门也是必考的项目。”</P>

“噢!”</P>

刘辩点了点头。</P>

历史上,邓艾在基层的时候,因为口吃没有被提拔,其实不是冤枉他......</P>

经过数月的操练,士卒们的动作矫健而利落,训练有素。</P>

根据操练项目的不同,有的士卒挥舞着锋利的长枪。</P>

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冷的光芒,每一次挥舞都带着破风之声。</P>

有的则拉满弓弦,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精准地命中目标。</P>

还有的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训练,撞击声和呼喝声交织在一起,气势如虹。</P>

当然,还有一部的训练比较呆滞,现在还在跑步......</P>

不管哪一部,士卒们都是卯足了力气的训练。</P>

白波军一战,他们全程打了个酱油,好像是去考察学习般。</P>

眼见着那些立了功勋的士卒升官加爵,收获钱粮赏赐,一个个趾高气扬。</P>

像华雄、黄忠这种级别高的,都有妻妾赏赐。</P>

即便是军侯屯长级别的,也分到一个正妻。</P>

有过妻子的,就分一个妾室。</P>

别的不说,现在雒阳周边粮食这么贵,拿点粮食也够到乡野间寻找卖肉的小娘。</P>

......</P>

幸好,听说山东又有叛贼了,所以他们训练的特别积极。</P>

不一会,士卒们的汗水就如雨般挥洒。</P>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燃烧着坚定和决心。</P>

经过不断的宣扬,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训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P>

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从而升官发财娶婆娘。</P>

一时间,尘土飞扬,喊杀声此起彼伏,如雷震耳。</P>

“陛下强兵,饱食足训练,齐刀兵铠甲,气势如虹。</P>

山东人驱略百姓,以作寇逆,其气势不如我等,坚甲利兵强弩之用也不如我等,必败无疑。”</P>

议郎刘艾看的热血沸腾,情不自禁说道。</P>

“正是如此。”</P>

刘辩微微颔首。</P>

这个其实没办法,人都爱听些好听的话。</P>

原本刘辩最担心的,便是粮草的问题。</P>

但朱儁的到来,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P>

若不是朱儁出手,刘辩甚至不知道雒阳商户和豪强大族们藏了多少石粮食。</P>

其实仔细想想,东汉末年不过五六千万的人口,那么多的土地怎么可能养不活他们。</P>

只是大部分粮食都被豪强大族们囤积起来罢了。</P>

根据历史记载,董卓兴建坞堡的时候,储存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P>

这还是和关东联盟打了两年后的存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