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崖之下沿着石壁开凿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寺庙。</P>
这老年书生走在寺庙前的这一条石板路上,眼光尽是无尽忧愁。</P>
“兄弟们,好奇怪啊,先前三藏法师来的时候,这石窟下的寺庙不说繁荣吧,但也和萧条挂不上钩啊!”</P>
“现在怎么我感觉他这么萧条冷清?”</P>
“这老头走在这寺庙一条街居然连和尚都没有几个?”</P>
“兄弟,和尚嘛,懂的都懂。”</P>
“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P>
“不是不无道理的!”</P>
“唉,这下看到这石窟我有一种莫名的心疼。”</P>
“这多好的艺术?”</P>
“居然就这么荒废了!”</P>
“现在要不是文旅局的给力,恐怕这麦积山石窟都要全部毁灭了!”</P>
“是啊,你看现在可还有和尚?”</P>
画面中这中年书生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叹着吏治的腐朽、人民的疾苦。</P>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成熟的果实,野生的麋鹿,乱飞的鹦鹉无不体现出此地已然门可罗雀。</P>
他又复登上崖顶,这魏晋时期的泥塑还在绽放着它的光彩。</P>
但这无与伦比的技艺却已无人欣赏。</P>
惹得老人眼眶中尽是伤悲。</P>
登上山顶的阁楼,百里外的景象尽收眼底,天边的晚霞已然在夕阳的炙烤下呈现血一样的红。</P>
“看到这样的景,可能这位老先生也是满目遗憾吧!”</P>
“是啊!”</P>
“本来繁华的石窟山寺,本来经过了百年开凿的佛家圣地现在居然萧条至此。”</P>
“那么什么又是佛呢?”</P>
“在太平年代吸着百姓的骨髓,用因果来愚弄百姓?”</P>
“然后在战乱的时候,又一哄而散?”</P>
“可怜啊!”</P>
“兄弟,毕竟是外来物,这种东西始终不是我华夏的产物!”</P>
“敢问热血男儿如何放下屠刀?”</P>
“敢问父母兄弟皆战死,你叫我如何得饶人处且饶人?”</P>
“我华夏儿女向来崇尚斩心魔!”</P>
“心魔不除,总是凡俗!”</P>
“这种舶来品与我们相性不和啊!”</P>
而画面中老书生迎着山顶的风,眼神中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P>
他老迈而沧桑的声音缓缓的从风中传来。</P>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P>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P>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P>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P>
诗句随着晚来的秋风飘向了远方,而山顶处那年迈的方丈已经拖着佝偻的身躯点起的灯火。</P>
“课代表?来干活!”</P>
“上次的道德经给你机会没把握住,这次好好把握!”</P>
“来了,来了!”</P>
“其实这首诗相对来说还是好理解的!”</P>
“他全篇的八句其实都是在写景!”</P>
“但是写景会是作者的目的嘛?”</P>
“如果这样的话,那李程就不是李程了!”</P>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交代了背景,说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什么人了!”</P>
“他从侧面在说这是个乱世的环境!”</P>
“而这一句‘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就很妙了!”</P>
“妙在哪里?搞快点!”</P>
“妙就妙在麝香鹿和鹦鹉这种东西在野外是很难见到的!”</P>
“而且一个‘眠’、一个‘啄’字体现出了鹿和鹦鹉的惬意!”</P>
“居然在秋天写出了春日的欣欣向荣!”</P>
“这是用乐景写哀情?”</P>
“是的!”</P>
“这是全诗最关键的地方!”</P>
“鹿本不知人间事,盖因山寺无人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