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喟叹一声,倍感欣慰。
朱慈烺跪地叩首:“既如此,孩儿恭送父皇与母后出城,无论你们此行吉凶,孩儿誓与京城共存亡!”
朱慈烺磕完头一骨碌爬起来,大喊一声:“开城门,落吊桥,恭送陛下出城!”
伴随着巨大的“吱呀”声响起,斑驳破旧的的朝阳门被打开,吊桥缓缓放下。
因为国库空虚,朝阳门已经多年没有更换,此刻发出刺耳的声音,让朱慈烺心里觉得膈应。
“堂堂大明国都的城门竟然破旧成这样,这个朝廷也真是够穷的!”
朱慈烺想明白了一件事,大明朝之所以沦落到现在的地步,除了天灾人祸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穷!
因为处在小冰河时期,崇祯年间各种极端天气频现,酷暑、严寒、干旱、汛涝,交替出现,夏天能把人热死,冬天也能把人冻死。
极端天气导致粮食锐减,百姓缺衣少食,以至于饿殍遍地,路有白骨。
许多食不果腹没有活路的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致使李自成、张献忠的反叛势力滚雪球一般壮大。
更要命的是,因为穷,大明朝给军队发不起军饷,甚至管不起饭,以至于数量庞大的军队不战而降,纷纷倒戈。
嘉靖年间,卫所制度逐渐崩坏,大明王朝的军事力量由“卫所制”向“募兵制”过渡。但是招募到的军队需要巨额军饷,这变成了高悬在大明王朝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
而伴随着吃皇粮的朱氏皇族人员越来越庞大,再加上天灾人祸,大明王朝越来越穷,到了崇祯年间国库里已经是耗子成群,老鼠开会。
崇祯皇帝一直在抱怨没有援兵,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河南总兵官马成功率领三千人提前半月就到了北京城外,却被兵部三日三调,先是命令驻防西山、次日调往居庸关,第三日调往宣府。
因为大明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军队调到驻地的第一日,地方不用提供粮草。
为啥会这样规定,还是这个字,穷!
于是,马成功的队伍便一直调动一直爽,爽到最后连续三天没饭吃。
气炸了肺的大头兵直接在宣府哗变,劫掠百姓,然后投降了李自成。
因为穷,崇祯皇帝对于武将士兵的赏赐一直很吝啬,握有实权的文官们却一边中饱私囊,一边对武将颐指气使,更让百万明军将士对朝廷积怨加深,而朱由检对此却浑然未知。
于是稍有不顺,憋着一肚子气的明军就倒戈投降,纷纷加入李自成阵营,让大明王朝的防线一泻千里。
这破旧的城门让朱慈烺如同醍醐灌顶,悟出来了一个道理。
“看来光靠系统招募人才还不足以让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起死回生,还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从社会、经济、政治上解决军事矛盾,安抚军心。”
朱慈烺站在城门下抱拳作揖,率领城内的将士恭送天子出城,“恭送父皇离京!”
“琅儿,京师就交给你了!”
朱由检策马从朱慈烺身边掠过,并不知道这个更换了灵魂的儿子心里此刻正在为复兴大明而殚精竭虑。
而朱慈烺却知道,自己不仅仅只是为了复兴大明,更是为了不让大汉民族被人骑在头上!
至于后宫佳丽三千,朱慈烺表示自己可以勉为其难的朝这个数字努力。
佳丽不佳丽的,主要是自己心地善良,见不得女人受苦……
李元霸见到密集的人群就像是嗜血的饿狼见到羔羊,不等吩咐就在乱军中大开杀戒,飞骤胯下万里烟云罩,挥舞擂鼓瓮金锤,直杀得顺军阵脚大乱,血肉横飞。
罗成不甘落后,挥舞长枪左冲右突,一朵朵刺眼的银芒所到之处,血花四溅。
看到李元霸和罗成杀得顺军阵脚大乱,赵云催马舞枪,当先开路,三千铁骑列队跟随,径直冲进顺军阵地,朝东南方向突围。
朱由检换下龙袍,穿上了戎装,队伍也不打皇帝旗号,只举着“明”字旗帜。
因此城外的顺军也没有拼命阻拦,被赵云轻而易举的就撕裂了阵地,带着三千铁骑仿佛一柄利剑般插进了敌军阵中。
路上虽有拦截,却也无人能挡赵云,大部分都被一枪刺死,不消半个时辰便杀透包围,沿着官驿大道直奔天津而去。
赵云一路冲锋在前,杀敌三百一十六人,早已是血染征袍,三千铁骑不过损失了百余人而已。
听到杀声渐远,又没有追兵赶上来,朱由检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在马上纵声高呼:
“天不亡朕,天佑大明,总算逃出来了!等朕到了南京定然会励精图治,一雪此耻!”
“天佑陛下,大明中兴有望!”跟随的一众官员纷纷道贺。
周皇后却是忧心忡忡的道:“陛下吉人天相,总算没有困在京城,只是不知道琅儿能否守住京师?”
赵云勒马道:“皇后勿忧,太子麾下颇多猛将,谅贼军一时间难以破城。请陛下火速赶路到南京,督促各地将士北上勤王。”
永王与定王尚且年幼,分别由一名骑术出色的锦衣卫揽在马背上,只是马匹驽劣,冲杀了一路后便气喘吁吁,脚步迟缓。
赵云便把二王抱到自己的马匹上,让永王在前,定王在后。
扬鞭策马,依旧奔驰如飞,引领着这支队伍逐渐远离了京城,直到大明国都完全消失在夕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