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此刻已是华灯初上,因为广宁门的收复,皇城与紫禁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见过太子爷!”
一队队身穿褐绿色戎装的锦衣卫在宫中游弋巡逻,看起来精神比白天昂扬了许多,见到太子打招呼的时候声音也洪亮了许多。
“辛苦诸位了!”
鳞次栉比的灯笼点起,照耀的紫禁城灯火璀璨。
这景色让刚刚回宫的朱慈烺忍不住信马由缰,慢慢欣赏紫禁城的夜景,从容的与驻足施礼的锦衣卫打着招呼。
“这紫禁城的夜景美轮美奂,岂能拱手送给建奴?但凡能守住这大汉的这颗瑰宝,我朱慈烺绝不会拱手相让!”
回到紫禁城就安全了,展昭与潘风、邢道荣等贴身护卫不能进宫,一起前往位于皇城社稷坛附近的侍卫营下榻。
只是有一点让他们感到疑惑,为啥跟了太子这么久,想不起来之前住在哪里?
想不起来,仿佛失忆了一般想的脑壳疼,但谁也不好意思挑明,只好各自装糊涂。
两炷香的功夫后,朱慈烺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居住了多年的钟粹宫。
小太监徐来福急忙迎上来磕头:“太子爷,您总算回来了,奴婢还以为见不到你了。”
“胡说!”
朱慈烺瞪了一眼这个小太监,“你家太子爷还没娶太子妃,将来还要做千古一帝,至少做大明朝的中兴之君,怎么能死?”
徐来福急忙解释:“奴婢嘴笨,奴婢的意思是以为太子爷跟着万岁爷去南京了。”
“本宫劳累了一天,还没吃午饭,马上命御膳房给我准备好吃的。”朱慈烺拍了拍饥肠辘辘的肚子,吩咐道。
“御膳房?”
徐来福一头雾水,“御膳房是个啥衙门?”
朱慈烺微微蹙眉,这才想起明朝皇宫并没有设置御膳房,早期的皇帝及嫔妃们平日里的饮食都是由光禄寺伺候。
但光禄寺毕竟是朝廷正式机构,除了伺候皇帝一大家子之外,还得安排各种筵筵、筹备各种祭祀的仪式和贡品,因此给皇帝准备的饮食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皇帝不饿,皇帝的娃吃不好怎么办?
那将来可是要继承大统的人,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于是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又在宫里设置了一个叫做“尚膳监”的机构,由太监来掌勺,算是给皇帝一家子改善生活,开开小灶。
只不过大明朝皇宫中设有十二监,这个尚膳监并没有请朝的御膳房出名,而朱慈烺平日里并不过问柴米油盐之事,因此才误称“御膳房”。
“就是尚膳监!”
朱慈烺伸手在徐来福脑门爆了一个栗子,“本宫还想提拔你做紫禁城的司礼太监呢,看你这脑瓜也胜任不了啊!”
年方十四的徐来福吓得跪地磕头:“太子爷折煞奴婢了,奴婢只想侍候太子爷,岂敢有非分之想。”
“倒也是!”
朱慈烺沉吟一声,陷入了沉思。
这司礼太监除了忠诚之外还需要相当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得有一定的手段谋略才能玩得转,毕竟整个紫禁城的太监与宫女加起来数量非常庞大。
据清史描述,明朝皇宫最多的时候有十万太监,三万宫女!
三万宫女啊,朱慈烺想想这数量都觉得不可思议……
说句不夸张的话,如果皇帝愿意,可以一百年内不重复,夜夜当新郎……
但事实是满清的史书编纂人员夸张了,这个数字是在抹黑大明王朝。
朱慈烺穿越前专门查过明史,终明一朝,太监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在隆庆年间,整个紫禁城有太监一万四千五百人,其次是万历年间的一万四千一百人……
当然,明王朝之所以养了这么多宦官,绝不是只让他们打杂跑腿的,而是用来当作耳目,监控文武百官,最典型的就是东、西两厂。
宫女最多的时期则是嘉靖皇帝在位时,据光禄寺统计紫禁城有宫女两千七百人,其他的隆庆、万历时期人数在两千左右。
到了崇祯年间,由于农民军起义此起彼伏,外有建奴入寇,烽火四起,国库空虚,朱由检多次大幅裁减宫内人员。
在去年司礼监统计的时候,紫禁城里的太监已经仅剩两千五百人,而宫女也只剩下八百左右。
自从闯军围了北京城,紫禁城内秩序大乱,多有太监宫女或者翻墙,或者钻水沟、或者行贿守卫宫门的士卒,想方设法的逃命,至少逃了上千太监、上百名宫女。
为啥太监逃得多,宫女跑的少,想来因为太监自恃男性力气大,就算离开皇宫也能找个谋生的方式,不至于饿死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