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儒和他手下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京城百姓也越发认可董卓这个新权臣,直接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响应募兵。</P>
原本因为担心董卓名声不好,现在听惯了七王之乱、栾布、周亚夫的故事,都觉得董相国是个可以力挽狂澜的大忠臣。</P>
当兵就当董相国的兵,既能为国消灭叛贼,还能在战场上搏个功名。</P>
至于先前西凉兵在雒阳城内的暴行,那都是丁原、袁绍等人搞的破坏,伪装成西凉兵来诋毁董相国的,不信的话你就去问那日负责保护百姓和贼兵厮杀的相府司马吕布,看看他怎么说。</P>
吕布还能怎么说?难道说自己先和劫掠的西凉军干了一场,然后嫌丁原对我的赏赐不够,于是便赚了他的人头改投董相国这种实话吗?</P>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只能顺着李儒的意思把责任都推到丁原和袁绍头上。</P>
丁原已经是个死人,死人不会辩解;袁绍是反贼首领,为袁绍辩护的都是反贼同党。</P>
于是乎,华府在雒阳城内轻轻扇动了一下蝴蝶翅膀,没能改变宦官、何进等人的结局,却保住了河南尹二百多万百姓的性命,历史上这些人半数都死在了西迁长安的路上。</P>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P>
代价就是,贾诩、李儒学会了深入基层的舆论宣传,渲染出一幅忠臣辅弼,克定关东七王之乱的形势,然后董卓凭此在河南之地暂时站稳了脚跟,有了远超之前的战争潜力。</P>
至于说董卓坐大,难以钳制这一后果,华府丝毫不担心。</P>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P>
在外部强大的压力之下,西凉兵还会克制一二,如今外部压力骤然减小,西凉匪军的暴虐本性就会得到释放,届时,雒阳百姓现在怎么支持董卓,到时候都会十倍百倍地变成憎恨还回去。</P>
无论贾诩、李儒再怎么口灿莲花,也改变不了眼前活生生的事实。</P>
可似乎是老天担心西凉兵放松堕落,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孔伷兵败身死带来的轻松劲儿,新的压力又来了。</P>
孙坚动兵了,西出梁城,直奔雒阳八关最南边的广成关杀来。</P>
那日孙坚在派出斥候仔细探查孔伷那边的情况后,发现突袭的孔伷的只不过是一支奇兵,打完即走,显然是为了震慑关东诸侯,使关东诸侯放弃继续紧逼从而来争取董卓自己的准备时间。</P>
所以,董卓其实也是准备不足的。</P>
孙坚必须抓住这个战机,尽管他也一样,准备不充分。</P>
这个比烂局,孙坚愿意赌,赌输了还有其他诸侯几十万大军继续作战;倘若万一,万一赌赢了呢?</P>
那就是,上可报君恩,下可遂壮志,从此以后,天下地上再也没有任何人能拴住他孙坚这头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