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即将在北美上映(1 / 2)

工藤静香在燕京只待了四天时间,她在燕京的工作结束之后,就跟着南宫松子他们回了霓虹。

她刚走没几天,周彦忽然收到了好几份来自霓虹的买歌请求。

原来是因为《流星》的完整版在朝日电视台首播之后,引起了很多音乐公司的关注。

《流星》的完整版,不但有伴奏,而且还有旋律,任谁都能听出来,这就是一首歌,填上歌词就能唱。

说不定已经有歌手试着填词开唱了。

《流星》这首曲子,确实非常抓耳,而且它还是松下电器的广告歌,那些音乐公司自然不愿意错过。

这些公司是先联系了松下电器,他们以为这首歌的版权都在松下电器手里,但松下电器告诉他们,这首歌的版权分的很清楚,歌手想要唱的话,公司根本做不了主,只能去找周彦。

不过对于这些请求,周彦一个都没有理睬,他并不准备把这首歌交给霓虹歌手来唱,至少不会把首版交给霓虹歌手。

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填中文歌词,交给中国歌手来唱,第二个是交给英语歌手来唱。

其实最早的时候,周彦考虑过许巍。

周彦认为,许巍是中国歌手中唱《流星》的最佳选择,不过许巍的歌都是自己作词作曲,未必愿意唱别人写的歌。

而且,最终周彦也没有把许巍签下来。

国内这边,现在他也没有想到什么合适的人选来唱这首歌,暂时只能等一个有缘人了。

……

周彦并没有考虑过让霓虹歌手来唱这首歌,但是霓虹的乐迷们却很关注这件事情。

朝日电视台甚至还弄了一个投票,让观众选出自己最希望来唱《流星》的霓虹本国歌手。

其中热门人选既有老牌歌星谷田新司、松田圣子、吉田拓郎等人,也有坂井泉水这种后起之秀,甚至连中森名菜、工藤静香以及中岛美雪都在其中。

观众们投票,根本就不在乎这些歌星是否适合《流星》这首歌,他们只凭自己的喜好。

不过还有一部人认为,周彦的曲子不应该做成歌,就这样只听纯音乐已经足够了。

其实这种论调一直都有,虽然《假若爱有天意》跟《伴我同行》这两首歌在霓虹非常受欢迎,但依旧有人认为,周彦的曲子不应该做成歌,这样会毁了曲子。

朝日电视台弄的投票,周彦也有耳闻,不过观众们具体投了哪些人,他并不清楚。

工藤静香走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放牛班的春天》的学校已经开始动工,周彦抽着空带导演组众人去了现场。

不过他们对土建一窍不通,在房子没有建起来之前,他们什么都看不出来。

这次的布景项目,不止有学校的建设,还有附近一些环境的改造。

学校的选址相对较偏,附近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所以在建设学校的同时,剧组也会在旁边建一条新的马路,并且还会在路的旁边移栽上两排树。

对于剧组修路这个举措,当地政府十二分欢迎。

虽然剧组修的这条路总共只有两三公里长,但好歹是一条路,对当地的经济有正面作用。

周彦去将军坨的时候,当地的镇长非常热情,对镇长来说,周彦他们可是财神爷。

学校的建设,马路的修建,用了不少劳动力。

现在又不是农忙时节,村民们闲得没事来帮帮忙,能够赚笔不菲的工钱。

在现场看了一圈,项目经理舒光吉跑过来,问周彦,“周老师,你们要不要拍个照?”

“合照么?好啊。”

“不是,你们用铁锹铲一锹水泥,做个样子,留记念,以前领导到项目视察,都有这么个流程。”

听到舒光吉这么说,周彦摆摆手,“算了,我还是不耽误工人们干活了。”

“其他几位导演呢?”

“不用,不用。”

霍建起他们也是连连摆手,周彦都已经拒绝了,他们又怎么会同意。

看他们都拒绝,舒光吉也就没说什么,既然领导不爱搞这些,他也省事。

“各位导演果然都非常务实。”舒光吉也略有些生硬地拍了一记马屁。

周彦自己就是个马屁高手,对马屁的免疫非常强,他笑了笑,嘱咐了一句,“活干慢一点没关系,主要是工人的安全要注重。”

“周导你放心,我们项目部对安全是一抓再抓,保证不会出现意外。”

周彦点点头,他也就是顺嘴提一句,他们这个项目不大,而且学校总共就两层半楼,这么点高度,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小。

这个项目还是汤臣牵头做的,管理上肯定要比一般的施工团队严格一些。

“哦,对了,舒工,还有一件事情,要麻烦你。”

“周导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

“麻烦你帮我带两个人。”

周彦朝不远处的李海宁跟夏国保招了招手,“你们两个,到这里来。”

两个孩子正在看工人们干活,看得津津有味,听到周彦召唤,屁颠屁颠跑了过来。

舒光吉听到周彦让他带两个人的时候,他就满脸疑惑,又看到周彦喊来两个孩子,他眼睛都瞪大了。

“周导,你要我带他们?”

周彦点点头,“麻烦你给他们安排点活。”

舒光吉有些为难道,“他们……是不是有点太小了?”

不仅仅是小的问题,舒光吉不知道这两个孩子的来路,看情况很可能是周导的亲戚。

两个少爷来体验生活,到时候苦的是他们。

周导说要给他们安排点活,那还真能安排活?肯定得好好地供着啊,要是出一点闪失,他可担待不起。

“我看很多工地,不都有这么大的孩子么,而且还不少。”

周彦这话,让舒光吉无法反驳。

虽然现在他们这个队伍里面没有未成年,但其他地方很多工地确实都有李海宁他们这么大的孩子,甚至更小的都有。

有些孩子小学都没有读完,就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出来干活了。

虽然这些孩子的劳动力比较弱,但是工钱也很低,他们或许一天只能干成人的五分之一活,但工钱却是十分之一。

对包工头来说,多点这样的劳动力,他还能多赚点钱。

舒光吉见过最离谱的一个队伍,整个瓦工队伍都是从一个村出来的,除了包工头四十来岁,其他的工人都是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总共有二十来号人。

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包工头同村的子侄,上不起学,就跟着长辈一起出社会,包工头只需要支付一点点薪水,就能把整个团队给养起来。

只要这些孩子在外面没有死,回家之后,他们的家长还得感谢包工头。

如果包工头良心多一点,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们发个大十几块钱,那些家长们都高兴的不得了。毕竟孩子在家待着,张嘴就要吃饭,出去不但省了粮食,还能赚点钱贴补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