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一个颇需要耐力和水准的职业,不仅要求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更要求有见识、有视野、有创造、有发现、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情感、有想法、有新意、有智慧。
尤志一度自豪地认为: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八股文”的写作者,但今天,能够摆脱铁饭碗铁饭碗为支撑的八股文写作,一定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
现实告诉他,没有人愿意从事这种单纯、枯燥而又不显业绩的职业,受累不讨好,常不常就是通宵达旦,苦累与收入,或者说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这些都是现实存在。所以,尤志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在他这里,公文写作的付出一定要和回报成为正比。
是的,现代社会,能够吃得下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看那些高校毕业生,都愿意寻求那种少付出、多回报、又清闲的工作,即使混迹到公职序列里,也愿意有点权势,没有人愿意一头扎进文字的海洋里去扑腾。有人曾说,扑腾来扑腾去,除了喝了满肚子的水,什么也得不到。
无论是公家单位还是私人单位,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材料水平不高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欲望的深刻体现。
所以,对于应聘到志翰文化公司的年轻人,尤志通常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敢吃螃蟹吗?
……
尤志一班人死心塌地地经营着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事业。尤其对于尤志而言,他是个有心人,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
这一天,就是一个见证。
尤志让助理左雅把伊凡发来的两篇稿子打印出来,分发给公司的每名职员。
每次接到比较重要的业务,他都会这么做——集体讨论。当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业务培训,焦点还是在尤志对于文稿的讲解和分析上。
公司将近二十名职员,有比较成熟的老手,比如左雅、谢飞、孟佳、欧阳志,当然也有半生不熟的新手,比如李静、尹柯、黄芸、宁涛等等吧。他们和尤志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要知道,在公文写作领域,“很大一段差距”是一个宏大的概念,那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年就能追上的,这都是“实战”的经验积累。
这帮人之所以能够死心塌地跟着尤志,除了不菲的待遇之外,最重要的,是能从他这里学到真材实料,文稿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尤志推开玻璃门进到会议室的时候,大家已经安安静静坐在那里。
尤志进来,大家齐刷刷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那帮半生不熟的新手们更是呆呆地,好似看到心中膜拜的“神”。
尤志知道他们在等待什么,每一次面对全新的文稿,他们心中是模糊的,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深刻的见解,对于他们,每一次都是挑战。他们期待,从尤志的言辞中获得解脱,获得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