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战马短缺严重,据最新的行情,一匹上好的良马,在明国境内最少能卖二十两银子。普通的劣马也在十两银子以上,过去,明人通过互市能从我大清和蒙古人手中买到一些战马,现在断了互市,战马的价钱估计会更高,臣推测,我大清用四到五匹马换取一名大清勇士,明国绝对会愿意的。”范文程道。
黄太吉沉思了一下,微微点头:“那就四匹吧,如果明国能保证我大清勇士的安全,用一人四马的价码将他们换回来,也不是不可以。”
范文程惊讶:“皇上……”
“我大清勇士的性命,何止值四匹战马?在朕看来,四十匹都不止。”黄太吉脸色严肃:“但这并不是朕同意以马换人的唯一原因,朕想要的是,清明两国,共存共荣,这一点,你要和明国使臣说清楚。”
范文程目光一闪,明白了黄太吉的意思:“皇上是说,重启议和?”
黄太吉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你告诉明国使臣,我大清愿意交纳的战马,并不是赎金,而是诚意,只要明国承认我大清现在的疆界和势力范围,以锦州为界,我大清愿意和明国永结盟好,互不侵犯!”
范文程先是惊疑,随即便明白黄太吉的意思了。
去年入塞失败,多铎损兵折将,明国又关闭了边境贸易,今年大清国的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大清自己还好,有过去的积蓄,尚可以支撑,但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八旗,因为没有积蓄的习惯,今年的生计肯定是要出现问题了,大清虽然可以支援,但毕竟不是根本之计,从长远讲,还是要从大明掠夺,加上大清上下,对去年的入塞失败都耿耿于怀,八旗贵胄们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嚷嚷着要再次入塞,所以今年入冬之后,大清再一次兴兵入塞,一雪前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作为大清的掌舵人,黄太吉特意在殿中悬挂了一幅明国地图,没事就站在地图前面观摩,绝不是为了和明国议和,而是为了征伐,
所以很明显,黄太吉所谓的“谈和”,不过是迷惑明人的一种手段罢了。
谈和,根本是谈不成的,不说明国那些“刚硬”的士大夫,只说崇祯帝就不能接受“以锦州为界”的耻辱,这一点,黄太吉和范文程都是心知肚明,但他们还是要提出,原因很简单,如果明人忽然开了窍,愿意谈和,大明边境守军松懈了,今冬大清入塞,必然会事半功倍;如果明国不同意议和,大清正好可以为借口,占据道义上的高点,再一次兴兵入塞。
黄太吉并没有直说,但范文程却清楚明白他的意思。
黄太吉从御案后面踱了出来,来到悬挂在殿中那幅巨大的《明国地图》之前,站定脚步,目光直直盯着长城沿线,声音沉沉地说道:“朕刚才和你所说的,都是我方的底线,你掌握节奏,和明国使臣慢慢谈,收敛曹变蛟等人尸骨的事情,可尽快答应,给明国一个好印象,缓和气氛,也展现一下我大清的气度。但战马换人、还有阿巴泰之事,却需要斤斤计较,分毫不让,如此才能令明国使臣相信,我大清确有换人的意思,也才有拖延的借口,等谈到十月份,再答应他们的条件,顺势就可以谈议和……”
范文程明白了,十月份之后就是十一月份,那时正是入塞的时间点---双方和谈正在进行中,此前大清展现出了相当的诚意,或多或少,明国都会有一些麻痹,而这时,大清铁骑忽然出现在了长城之下……
明国的慌乱,可想而知。
范文程明白了,跪安退出。
黄太吉却依然还站在《明国地图》之前,久久不动……
沈阳城西驿馆。
明使所在地。
一辆马车从驿馆对面的街道上经过,一名护卫的家丁,转头不经意的看了驿馆一眼---和表面的平静不同,他心中藏着无比的胶着--大明使臣到沈阳两个月了,但他却始终想不出合适的办法靠近和联系,一旦和谈生变,大明使臣离开沈阳,他再想要联络,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
就在黄太吉“算计”大明的同时,大明太子朱慈烺也在绞尽脑汁的应对建虏可能的“算计”,面对今冬建虏大概率会倾巢而出的入塞,除了加强京畿防务和构建第三道防线,朱慈烺要做的另一个准备,就是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当建虏大举入塞,杀到大明京畿之时,大明的精锐部队乘船渡海,在建虏的腹心后背狠插一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建虏也尝一尝,老家被掀翻天的痛苦。
而要达成此种战略目的,除了时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派出的兵马必须是一支敢深入敌后、敢打能杀的精锐,如此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就像己巳之变,建虏第一次入塞之时,黄太吉率领的,就是建虏当时全部的精锐兵马。
虽然朱慈烺抚军京营,整饬兵马,京营战力已经大大提升,但论起到建虏后方烧杀抢掠,京营却是做不到的,此一重任,非得交给大明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不可,而现在已经是四月末,距离十月不过半年,如果真要使用关宁铁骑,吴三桂他们现在就必须开始准备了,于是在京畿棱堡的修建和各地城墙的加固增修都稳定之后,朱慈烺觐见父皇,提出要秘密探访宁远,向吴三桂等人晓谕“跨海攻击”的命令,令关宁铁骑早做准备,同时也是实地勘察,看关宁铁骑究竟能不能承担起这般冒险的重任?
为防被建虏奸细探知,此次宁远之行,必须秘密行事。
听完太子的请求,御案后的崇祯帝望着太子,久久不说话,
朱慈烺心头微微忐忑,心说父皇这是怎么了?难道是我哪一句话说错了,惹得他不高兴了吗?呀,不高兴是小,否认我的提议是大啊,如今已经快到五月,令吴三桂整顿兵马,准备冬季渡海攻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可容不得耽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