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回到襄阳后,刘备并没有立刻让张明返回他的府邸,而是邀约他在府内的书房见面。</P>
“知汉,快来坐。”他说道,长久以来,总觉对张明身边人的照顾不足。</P>
曾有月英、月儿的陪伴,最近加上孙尚香,让刘备觉得更加不够。</P>
“然而,月英和月儿热衷于探究知识,而于香沉迷于习武,对于生活的琐碎照料,她们并不能细腻到位,我始终为这事儿担忧。”</P>
“如今好了,听说曹孟德的大女儿也见过,确实是温雅端庄,具备了照应别人的品质,到时候我就放心了。”</P>
刘备这些话说出了他的真实顾虑,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张明有所误解或君臣间生分,所以他选择了坦诚相待。</P>
对于刘备的好意,张明自然感激涕零,他清楚,若不然,老刘永远都不会心安。</P>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P>
只见刘备竟然唤来了他那六岁的长子,而不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刘禅,因为那时刘禅还未出生。</P>
在这世上因张明的到来,刘备的妻子一直在身边,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刘仁也因此存活下来。</P>
“仁儿,来见见吧。” 刘备满含父爱地看着儿子,示意他走近。</P>
张明恭敬行礼:“拜见公子。”</P>
刘仁那幼小的脸庞闪现一丝羞怯,慌忙回敬了一个礼仪。</P>
然而很快,他的眼中涌动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显然,他已经为今天的会面做好了准备。</P>
果然,刘备让刘仁落座之后开口说:“你知道一直很想跟着知汉先生学习的吧?”</P>
“正好,知汉今日在此,有一个请求,希望能让你,我儿刘仁,成为知汉先生的 ,不知你意下如何?”</P>
刘备一席话刚刚落下,刘仁立刻深深跪倒在张明亮眼前,坚决无比地说:“恳请先生收纳我为门徒,我一定用心敬奉您,尽全力服侍师傅。”</P>
此时,即使是城府深重如张亮,也被刘备的心思所震撼。</P>
——拜师于古人而言,不仅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关乎身份与责任的关系。</P>
作为汉室的近亲,刘备对待子女拜师之事自然严谨慎重,这意味着一旦结为师生,便是长久的责任与忠诚。</P>
假使有一天,刘备登基为帝,刘仁作为皇子,那么张亮将成为他的国师,一生享受荣华。</P>
而诸葛亮尽管备受器重,却未被刘备要求为子嗣正式拜师。</P>
然而张亮明白,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他确实有些顾虑将来可能出现的政治竞争。</P>
他想到如果刘仁足够优秀,其他子女便不敢染指太子之位,这样的忧虑似乎也可以迎刃而解。</P>
面对这个难题,张明默然片刻后回应:“主公,此事并无为难,只是一时间有些意外,我刚才稍作愣神,希望主公不要介意。</P>
既然主公把此事交予我,张明定当不负厚望,好好教导刘仁公子。”</P>
张明亮下断言,因为忧虑不如预防,在这件事上绝不留隐患。</P>
刘仁若能足够出色,也许那些蠢蠢欲动的其他子嗣就不会有异心了。</P>
第十五章 反馈与启发</P>
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张明确信,有他的教导,必定能够达成目标!刘备听见张明确肯指导自己最年长的儿子,自然是满心欢喜。</P>
如此一来,张明便将永生忠诚地追随刘备家族,这就是他不在意曹操嫁女的原因。</P>
“呵呵呵呵,好极了,太好了!”他笑道。”仁儿,尽管现在还未进行正式拜师仪式,但从今天开始,你要以师礼对待张知汉。”</P>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刘备期待着。</P>
明显看出刘备对于此次刘仁的拜师学艺是认真策划的盛况。</P>
然而,张明也明白刘备的心情,他并未提出质疑,而是坦然接受刘仁的大礼。”既然仁儿已经把我当作师尊,作为老师怎能没有初次相见的礼物呢?”他对刘备提议道:“陛下,由于准备仓促,不知能否借用您的纸和笔一用?”</P>
刘备自然欣然答应,他对张明即将书写的内容更是好奇至极,二人都移步靠近。</P>
看到张明知汉挥毫泼墨,他就静静地念着那些诗词:</P>
“《论语规范》?”</P>
“总纲领部分……”</P>
每一句话落下,刘备目光犹如点燃的明灯,他意识到这是份前所未有的教育子女品德的文章。</P>
果真如此!《论语规范》从总述一路到剩余的学术内容,全文只有数千字,然而对刘备的影响却是如此巨大,仿佛让他陷入了一种入迷的状态。</P>
看着张明智在笔下的挥洒自如,他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P>
内心深处的疑问自然涌现:“军师呵,到底什么是你不知道的?”</P>
他忍不住这样问道。</P>
面对表扬,张明明哲保身:“陛下谬赞,世间的学问浩渺,我怎能知晓一切。</P>
比如激励士气,指挥部队勇猛作战这方面,我远远不如陛下。”他的回答中充满了谦逊与清晰的责任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