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徐国栋在慢慢的讲述着,这是一个和枫远中学有关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枫远中学的一个历史。
故事的开头要回归到一个刚刚从战乱中度过的年代,那个时候的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一个年代,所有的一切都还没有成为定局,或者说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那个时候的枫城也远远没有现在这样的繁华,那个时候,枫城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
但是在当时,枫城这个县城已经算是非常繁华的一个城市,这里没有高楼林立,也没有千百辆车在道路上拥挤的壮观景象,唯一算是比较现代化的,可能就是那用大大小小的石块铺就而成的地面。
那个时候,还是一个没有战乱,但是却依旧动荡的年代。
街上到处贴着标语,人们吃着大锅饭,工作算的是公分,今天你家领了几两米,他家领了几两油,娶媳妇带着的四大件,还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
那个年代,有一辆自行车,那都是好大的门面,说明这个人不简单。
毕竟物以稀为贵,那个时候可不是像现在这样,自行车一大堆,拿着手机在街边一扫,骑上就能够走人。
徐国栋,也就是老徐,应该称为徐老,当时还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这个枫远中学的前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校而已,没有楼房,没有学生宿舍楼,有的只不过是一个简陋的勉强能够称为教室的小房子。
起初,学生不多,那个年代虽然上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但是却也多多少少需要交点学费,而且对于很多的家庭来讲,上学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
学生们起早贪黑的带着早饭午饭,穿行几十里山路来到学校,天还没亮就出发,直到天色大亮,这才到了学校。
讲课,留作业,督促学生学习,徐老当时的工资可不高,岂止是不高,勉强维持生活而已。
生活都很简单,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其实都吃得了苦,因为前几年的苦日子真的过得太多太多。
徐老当时还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那个时候,他可是枫城极少数的几个拥有高学历的人,但是,好像除了教一教学生,根本没有什么能够展现他学历优势的地方。
而他也不是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性格,和学生相处的久了,慢慢的也喜欢上了这种生活。
他当时呢,还没有成家,毕竟一个老师,听起来光鲜亮丽,但是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除了气质文雅一点,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而家里的老人早就已经逝去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平淡的过去,大乱过后,学生能够来到学校安心上学的人真的不多,他们的学费也不过是几个鸡蛋,或者是一点简单的粮食,算是让徐老勉强维持一个温饱,当然这温饱还是靠着帮人写写书信,写点稿子赚来的稿费。
从某种方面来讲,这老师的职业好像成了一个副职。
全国解放了,所有人都有了期盼,和以前不同,这回是真的有了希望,就像是黑暗中看到了光明,而那光明不是灯塔,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灯笼,用一种比较贴切的方式来形容——那就是,天亮了。
老徐也很高兴,终于不用心惊胆战的过日子,不用担心今天教了的学生明天就见不到了。
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回归了正轨,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
一年,两年,周围喜悦的氛围,那种狂欢一般的氛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退却,反而像是即将喷发的火山,所有的力量都在慢慢的累积,慢慢的加剧,这样浓郁的气氛,每一天都在持续。
由街边小贩的口中说出,由大爷大妈的闲聊中听来,由那到处可见的喜悦笑脸而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