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成四十年,宣帝驾崩,传位于太子。丧钟敲响,举国哀悼。
宫里发生了这样的大事,老太太林氏并大太太萧氏、二太太许氏身为命妇都得跟着老爷们去太庙哭灵,府中诸多事宜便交于三太太秦氏掌管。
余叶蓁此时正在墨香院读书,墨香院位于余府后院西南方向,是府中小姐们学习念书之地,翠竹环绕,颇为风雅。
时值盛夏,于先生坐在案上,正讲到诗经邶风篇。于先生是京城享有盛名的女先生,多少勋贵人家就连拜见也难得,偏偏余叶蓁听得昏昏欲睡。
她张开嘴跟着先生一字一句地念,思绪却飞到了天边。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王朝,余叶蓁觉得颇为新奇,从她的观察来看,大都的王朝制度、衣食住行与明朝有些相似,但也有诸多不同。
一阵凉风从窗外吹来,细密的竹林沙沙作响,余叶蓁捧着书悄悄打了个哈欠。与她同排的余叶菡恰好瞧见这一幕,忍不住抿嘴一笑。
幸而每日只需上早课,忍一忍就过去了,余叶蓁强打起精神好容易才等到先生一句“放堂”。然而此时却是不能动的,需得规规矩矩站起身行礼,直到于先生走出墨香院方能离开。
门外的丫鬟们不敢擅入,室内仅剩三位小姐在整理课本。
余叶菡笑着打趣,“大姐姐莫不是昨夜挑灯夜读,怎的今日如此困乏?”
“不过是犯懒罢了。”余叶蓁捂着嘴又打了个哈欠,笑意吟吟,“比不得二妹妹一心向学。”
后排的余叶珠已经收拾完毕,如今不过三岁的她已是京中有名的神童,不然也不会小小年纪就跟着余叶蓁她们一起念书。
“大姐姐,二姐姐,我们回去吧。”小小的人儿一本正经,看起来倒比余叶蓁还稳重许多。
自从出生,余叶珠便开始苦心经营,她依靠前世记忆为自己博得一个神童名声,京中无人不知卫国公府的三姑娘是天生奇才。至于自己眼前的这位庶长姐,余叶珠记得她前世早夭,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命数所造成的改变。
府中长辈不在,三位姑娘兴致勃勃一齐往余叶菡的藕香院去。余叶菡是二房嫡女,她所住的藕香院则是府中最为清幽之地,正是夏日里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更何况藕香院外还有一处荷塘,夏日里就属这儿的荷花开得最好。
余叶珠如今不过五岁,头上还扎着双丫髻,看起来端是活泼可爱。饶是知道眼前这位是有着成人灵魂的女主,余叶蓁还是忍不住伸出魔爪,轻轻捏了捏余叶珠的小脸蛋。
动手的人一脸傻笑,被捏住的余叶珠对自己这位庶姐有些无语,脸上却不由自主地扬起一丝笑意。
藕香院位于国公府的东南角,与四姑娘余叶灵的桂芳院距离很近。余叶蓁牵着余叶珠,正跟余叶菡说笑,远远的就看见奶嬷嬷正在教小小的余叶灵走路。
感受到手中牵着的人身子一僵,余叶蓁忍不住暗暗叹息。前世余叶珠死后太子就上国公府来提亲,余叶灵誓死不从,竟剪了头发去了镜水庵修行。当初太子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余叶灵和他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而这些,余叶珠却是不知道的,她如今对太子满心的恨意,对余叶灵呢?怕是心里也有几分委屈吧。
余叶蓁不用想就能猜到她现在情绪波动有多大,她不动声色地抓紧余叶珠的小手。一行人越走越近,一直在奶嬷嬷周围跌跌撞撞的小余叶灵见了她们,竟径直走来,一把抱住余叶珠的大腿。
不过一岁半的小孩儿穿着粉色的小衣裙,仰起脸对余叶珠咯咯地笑,余叶蓁不经意一瞥,看到了余叶珠眼里的泪光。
“四妹妹倒会挑人。”余叶蓁笑着弯下腰抱起她,她也不哭,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向众人。
余叶珠扭过脸不看,背向众人悄悄拭去眼角的泪。
到藕香院的时候,丫头们已经摆好饭了。国丧期间不能见荤腥,再加上天气炎热,饭桌上就三碗粳米粥及几样佐粥的小菜,吃着很是爽口。
余叶蓁有午睡的习惯,用过饭后三人各自散了,走之前倒没忘与余叶菡约好傍晚去荷塘乘小舟赏荷花。
还没进院子,余叶蓁就听见李嬷嬷正在训斥丫头的声音,原本应该看守院门的丫头双儿匆匆忙忙地从里面跑出来,险些撞到余叶蓁。
半夏厉色道:“站住,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你没瞧见姑娘在近前?”
双儿低着头,“回姑娘,李嬷嬷叫奴婢去请三太太,说是要将云儿赶出去,奴婢一时没看路才冲撞了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