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猛情知自己武功已废,无奈之下便存了退出官场之念,只想着回到长安之后与家人团聚,从此退出朝堂纷争,只愿做一个平头百姓就好。</P>
那时候,整个杭州府都已无官兵再追捕盘查刺客,汪猛在杭州城度过了元日之后,遂启程往北赶往京城。</P>
不想,他过了云州府,才刚刚到苏州府之时,便惊闻太子被废的消息。</P>
汪猛在青衣卫里当差十余年,在天下各道衙门里几乎都有同僚故交,苏州府里就有他昔日的一名手下,如今在苏州府衙任巡城守备。</P>
那一日,汪猛进城时不期然而巧遇巡城守备,禁不住这位昔日部下热情相邀,便与他在苏州城内的燕子楼中小聚。</P>
席间,这位守备就说起了最近发生在京城中的一件朝中巨变——当今太子李仁因贪墨国帑、公然卖官鬻爵、意图谋反等罪名,已被天子废黜为平民,即日押往庐州府就地圈禁。</P>
汪猛闻听之后,不禁大惊失色,就连手中的酒杯都失手跌落。</P>
守备还向汪猛说道,太子之所以被废,全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而起。</P>
“年轻人,他是哪个?”</P>
“这个人嘛……大哥,说来你也不信,他叫徐恪、字无病,原是江南道杭州府的一个平头百姓,祖上不知积了多少阴德,竟让他在三个月内,从小小一个从七品的户部经历,连升六级,直升到正五品的青衣卫百户!当今圣上也不知怎么想的,竟还御赐了他一把昆吾宝剑,可对五品之下官员行生杀予夺之权,五品之下呀!小弟这个巡城守备也才六品,这今后见了此人,还不得绕道走?!”</P>
“就算他是青衣卫百户,又有什么能耐让圣上废黜当今太子?”</P>
“哎呀!大哥有所不知,这个徐恪虽只是个平头百姓,能耐可不一般呐!他进京之后,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投身到了魏王门下,还成了魏王手中的一个得力亲信。正是在魏王指使之下,这个徐恪借清理户部欠银之名,将太子亏空国库一百一十余万两银子的事,搅闹到圣上面前……”</P>
在守备叙述之下,太子李仁之所以被废,几乎全是因徐恪之“功”。若不是徐恪清理国库欠银,太子贪墨百万国帑之事,圣上岂能知晓?若不是圣上严令太子限期偿还国库欠银,太子又怎会大肆卖官鬻爵?若不是圣上逼迫太急,太子又怎会铤而走险意图谋反?是以,若没有徐恪率先向太子发难,太子又怎会有今天被废的下场?!</P>
这些话让汪猛听得心惊,他顿感自责、愧疚、愤怒、悔恨不已,到最后,越听越是难受,索性愤而离席,甩袖离去!</P>
留下那名守备,手举着酒杯,脸上一片茫然……</P>
守备哪里能知道,那个时候的汪猛,心里已自责之极,只想一死了之!</P>
汪猛原本就是太子门下的一名家将。他父亲自小就把他送进东宫,做了太子身边的一名习武陪练,是以汪猛与太子自少年时就相识,且关系一直不错。太子李仁也一向待汪家不薄,汪父过世之时,太子还亲往汪府祭奠,而平常时节,太子给汪猛的赏赐更是数不胜数。</P>
汪猛对太子一向忠心耿耿,此番他奉旨南下颁示招贤皇榜,原本只需在江南短暂停留,即日便可回京,可他偏要在杭州府逗留了好几日不肯离去,其目的就是奉太子密令,要搅乱这江南官场。</P>
太子身边不缺人手,缺的是银两,而江南道四府正是大乾天下最为富庶之地,尤其是杭州府盐税,更是惹得各路皇子都分外眼红。</P>
临行前,太子曾与汪猛深夜密谈了一次。太子叮嘱汪猛,整个江南道如今被老八的人把控,已是针扎不进、水滴不入,可这里头的油水不可谓不巨,他让汪猛千里南下之后,伺机而动,最好搅得江南官场大乱,届时太子就可坐收渔翁之利。</P>
汪猛不负太子所望,他在杭州城内密查了好几日,终于查明整个杭州府衙如今都已和分水堂沆瀣一气,分水堂打着官盐的名头四处贩盐,内里所运的其实多数都是私盐,而官府明知此事却无人去查,说明那分水堂与杭州知府之间,私底下必然已达成了某种协议,而分水堂背后“孝敬”知府洪文堂的银子,自然也不在少数。</P>
事实上,当时的汪猛毕竟呆在杭州城内密查的时间不多,还未能查到,其实分水堂背后真正的靠山,并非只是杭州知府洪文堂,而是江南道经略使汤山劭。</P>
汪猛一来性子急躁,行事便失之于谋划,二来他自负武功高强,在青衣卫内也没几个能敌,是以做事就有些托大。他自以为查清了江南盐业之真相后,立时率先动手,在运河边的码头上,单凭一己之力,就想公然抓捕方树龙。</P>
当时的方树龙正监督手下往船上运盐,见汪猛一个人上前,哪里将他放在心上?只是方树龙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只与汪猛斗了三招,便被对方以一记“苍鹰搏兔”制作要害,然后手起刀落,人头落地……</P>
之后,汪猛将方树龙的人头带到杭州府衙大堂。依照他原本的设想,是欲借洪文堂之手并杭州步军营的人马,先将杭州分水堂的贼众尽数铲除,待自己回京之后,再参上洪文堂一本,如此,即可借洪文堂之力先行除掉分水堂,又能借此挑拨洪文堂与晋王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待洪文堂被免官之后,太子就可安排自己的人来做这杭州府的父母官。</P>
只是,他想法虽好,但之后的事情发展,却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