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巍巍肱股臣(1 / 2)

巍峨的天明宫,在斜月高挂时,就已人满为患,到处可见整装的铁卫,披挂带甲的将军们济济一堂,站在宫门外冗长的石阶上,各自踌躇着似乎在等待接下来的旨意。

秦王接手后的铁王朝,与先皇在世时并无差别,道道政令颁布下达的速度甚至还要高于先皇,铁王朝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虽说有些战争动荡,但总体的经济还算稳定,百姓们没有传出太多的怨言,这已颇为不易。

那一枚由他守护的君王令,时刻被贴身携带,在今日不久前,才摘下来交于他人手中。

“我所守护的不是这破铜烂铁,而是铁王朝这一隅之地上的黎民百姓,这些选择我廖家的臣民们,我不能辜负他们。”

秦王的气魄,其他那些皇室成员们皆不如,太子争权、四皇子好势,在他眼中如同小儿戏水般上不得台面,心中自然没有与其相互计较,他所期待的是接下来从天王道回来的少年,能否给廖家上这一课。

什么历经天王道的磨练后,再出来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争夺者,其实都是一片胡言,当时在场者秦王、皇后等老一辈的,没有人相信,反而这些年轻一辈都认为如此。

一年时间足以搅浑这摊沉寂已久的湖水,各处起兵勤王也好、反叛也罢,总要亮出獠牙,试一试暗自磨砺的锋芒与他人相比,究竟孰强孰弱。

“三百五十八年了,历史上持续这么久的朝代,应该都在崩溃的边缘吧?”秦王身穿金丝软铠,并未穿文官那些考究的、花里胡哨的华服,总觉着不太安全。

身边跟着的不是宦官,没卵的也不是什么正经货色,秦王也信不过。

“公诚,你跟我多久了?”秦王问道。

“回秦王,自我八岁时便跟着,现在我都三十八,已经三十年了。”身边站着的将军恭敬的回答道。

“荀家真令人敬佩,这般风骨的家族,不光西水州有,中州也有。”

中州的大家族,多半都依托于朝廷,卷入百官争斗的汹涌浪潮中,唯独荀家例外,在铁王朝建立白玉京后,一步步凭借族人的才华,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站稳脚跟,建立有着数千族人的荀家。

荀姓子弟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每辈皆可出经天纬地之才,又好隐忍,才华不过多外露,这么多年来就引起过秦王的注意。

经过秦王不懈努力,朝中这才渐渐有了荀家的身影,虎威大将军荀勇是,身边跟随的荀公诚也是。

“秦王,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选择坐镇如此鸡肋的地方,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于我们太不利了。”荀公诚自幼跟随秦王一同长大,对秦王的谋略佩服的五体投地。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如今的白玉京是块烫手山芋,再加上一年时间对秦王的削弱,时至今日铁卫散布中州各处,在京城兵力不足五万,应对任何一方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若我一走了之尚且容易,百姓们该当如何?九州乱,周边强敌环伺,会趁虚而入霍乱山河。”秦王背着手,站在宫门前望着残月,在等待着一人的到来。

有一袭道袍,自九重关门外奔来,顾不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高抬腿奋力登到石阶顶端,站在秦王面前。

“公孙先生,你可来迟了,若到天亮,我脑袋可就要搬家了。”秦王终于展颜而笑,笑的真诚、毫无修饰。

公孙器身背全套法器,自京城偏僻住处在入夜时分便踏上行程,不敢骑马,步行着好不容易才赶到这里,“秦王,你不知这通灵罗盘多么重,我腰都闪了。”

就在这天明宫门前,公孙器卸下背后四角方桌,将包袱里的白蜡烛点燃,小心的按照纹路布置好,毛笔蘸朱砂,将烂熟于心的阵法图画在青石上。

抬手接过君王令,放在四角方桌正中间的凹槽中,刚好将凹槽填满,八卦罗盘瞬间点亮,莹莹光辉照亮了三人的脸庞。

“时间方位刚刚好,我再问一遍,真要如此做?铁王朝建立以来,就再无人做过,我也是纸上谈兵,没真正动过手。”公孙器一脸凝重,对接下来即将要做的事情充满疑虑。

“抓紧时间吧,唯有此道能一定乾坤,不然我早带着铁卫走了,公孙家一直守护君王令,相信这次也一定可以的。”

秦王坚定的眼神,让公孙器下定决心,示意二人离他远些,不要惊扰了施法。

白玉京建造在龙脉之上,在铁王朝之前的数代,都想方设法破解龙脉奥秘,包括廖家先祖在内的所有人,都没能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