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1 / 1)

回忆1980 东院的枣树 533 字 11个月前

空调终于安装好了,当冷风驱散宿舍的炎热,扑面而来的惬意,几乎让郑晓有种不真实感。这就像习惯了吃糠咽菜,现在突然大鱼大肉,没有吃噎着就不错了。

别的宿舍空调都是晚上睡觉前开两三个小时,而郑晓他们宿舍因为有唐杰这个土豪在,基本都是整晚的开着。只这一点,唐杰就立刻又收获了宿舍成员的不少好评价,至于之前的各种吐槽,自然都是流言。

郑晓的心情不错,不止是晚上再不会被热醒了,也因为公司那边接连的好消息。

第一批产品,一百架古筝已经出厂,基本算得上大获成功。从良品率到生产效率,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这也算得益于几位师傅丰富的经验。

刚生产出来,绘画跟雕刻也很快完成,接着就跟从别的厂子来的产品混杂到一块卖了出去。

从质量上看,两边的并没有多少区别,可,利润却差了太多。从别的厂子来的产品,郑晓能拿到的利润只有一架不到一百块,可自家生产的,一架利润两百多!

差的太多,以至于郑晓都在想怎么继续扩大生产了。

“魏师傅,你们那还用古筝师傅吗?你们要是再喊几个过来,一位奖一千,怎么样?”看着师傅们工作,郑晓在旁边说道。

“有倒是有,不好找啊。”魏师傅挠了挠头,说道:“俺们那好几个村子都是做古筝的,可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几个家里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自己撑不起来一个作坊,只能去别人家打工。可人家都是一家一户的作坊,要是来这,家里的咋弄?”

他们家乡有大量桐树,这正好是很多乐器的原料,所以以前有不少乐器厂在那边开分厂。结果很自然的,造乐器的手艺也在当地传播开了,乐器产业发展的很快,很多都是整村整村的一块做。

甚至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分工,有的村专门做琴弦,有的专门做筝码,而且这个产业链还在快速成熟起来。

但正是因为发展的快,当地也缺熟练工人,工资本来就不低,轻易不会来外地的。

“那你就留点心吧。工资的事好说,就像你们,工资跟厂子效益增长都一块的。师傅越多,厂子里效益越好,你们工资才越高啊。”郑晓说道。

“那我知道。我今天就往家里打电话,帮你留意着点,有机会一定再喊几个过来。”魏师傅连忙说道。

郑晓这点说的倒不错,起码他在这的工资比在老家高不少,而且这才多少天,奖金都发了好几百。真算下来,比在家开作坊的也差不到哪里去,毕竟,自己做生意可没这么稳定。

走出院子,郑晓远远的就看到远处的服装厂门口走出了一群工人。这地方偏僻,但租金也低,所以也让这些小厂子有了生存空间。

这些工人都是家在附近的,中午很多选择回家吃饭。

郑晓搬了个凳子,往门口一坐,倚着大门门框。风从远处的稻田吹过来,带走身上的汗,留下了细微的清凉。

又是个惬意的周末,也就这会,他能在这享受片刻轻松了。

郑晓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