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畤兴趣盎然地问道:“那需要多少银子?”</P>
赵令蠙比了个手势,赵令畤猜测道:“一千两?这价格未免太高了些吧?”</P>
赵令蠙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骑马缓缓前行,似乎在给赵令畤考虑的时间。</P>
张潜在一旁听得咂舌不已,他未曾想过西域的名马竟然价格如此高昂。</P>
……………………………………………………………………………………………</P>
众人骑行到曲折蜿蜒的十里拐路时,路边的一名钱庄护卫正在此等候,见到众人,他立即策马前来,郑重地抱拳道:“禀公子,根据猎狗的追踪,敌人在此地分成两队逃离。一队往南直奔小王庄,另一队则向西逃向了十二里村。周同队长已经带领200弓骑向南追击,剩余100名弓骑向西追击,周队长已传信给徐宁队长,让他带领队伍向西接应。”</P>
赵令畤转向身旁的赵令蠙和张潜,征询他们的意见。赵令蠙轻松地耸耸肩,表示:“吕大人不在,颍州的事务由你来决定,我无异议。”</P>
赵令畤凝望着西方,思索片刻后说:“往南?他们为何要向南逃?据我分析,敌人要么向东逃窜,要么便是向西。我们向西。”</P>
护卫见赵令畤决定西行,便抱拳一礼,策马向南而去。</P>
队伍行进中,赵令畤深吸一口气,最终下定决心,他缓缓开口:“我听说在极西之地,有一种名为佩尔什马的骏马,它们与大宛马各有特色,1000就1000两吧。但1公10母才有这个价。”</P>
赵令蠙嘴角轻扬,带着几分讥讽与自信,轻声道:“我且试试,虽然希望不大,但也不是全无可能。我会即刻派人前往开封、洛阳、长安、敦煌乃至玉门关等地,将消息散布得更为广泛。一匹都难搞,你还要1公10母?”</P>
赵令畤望着这条西行的官道上,目光远眺,只见这官道宽阔平坦,地面是常年被马蹄和车轮踩踏出的坚硬土路,两侧设有宽大的排水沟,以防雨季积水。主路宽得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路两侧更是栽种了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为行路之人提供了难得的阴凉,使得这漫长的旅途稍显凉爽。</P>
三十余名护卫,身着统一的战甲,手持弓箭,将赵令畤三人紧紧护在中央。队伍的最后面,是两辆四轮栏板马车缓缓跟随,车内装满了行囊和物资。队伍的行进有序而稳健,如同一条长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P>
行至十二里村时,前方又出现一骑快马,弓骑士策马至赵令畤身前,恭敬地报告道:“禀公子,敌人已经向三合镇方向逃窜。据闻,他们一人三马,速度极快,我等恐怕难以追上。徐宁队长已发来消息,前队在三合镇与队长会合。”赵令畤微微点头,示意明白,那骑士便调转马头,迅速离去。</P>
赵令畤望着远方逐渐消逝的尘土,心中明白今日是肯定追不上那队辽探了。他转身对身旁的赵令蠙和张潜沉声道:“一人三马,辽探装备精良,只怕是追到州界也追不上。”</P>
赵令蠙闻言,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定的笑容:“礼送出界也未尝不是好事。到了州界,我们就打倒回去。”</P>
张潜闻言,眉头紧锁,欲要反驳,但看到赵令蠙那微眯的眼神,心中的怒火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制了下去,他硬生生的话咽了回去。赵令畤见两人气氛不对,心知此时聊天无益,于是他一夹马腹,朝着辽探的方向疾驰而去。</P>
半个时辰后,众人追至阜南县崔庄桥,除了自己的弓骑队外,颍州骑兵一人未见。赵令畤停下马匹,跳下马来,双手搓着大腿内侧,摸摸臀部,又晃晃腰部,面露苦色说道:“我的天啊!骑马竟是如此劳苦的活计!”</P>
他的模样引得赵令蠙一阵大笑:“这才骑行了多远?60里都不到。骑兵一日可是要骑行160里,甚至更多。”</P>
赵令畤一屁股坐在路边的草地上,摇头道:“我不走了!要追你们追吧!”</P>
他的疲惫之色溢于言表。赵令蠙抬头看看天色,拿出风水盘辨认了下方向,缓缓道:“东北方向10里,应该就是六一堂所在。我们慢慢走吧,晚上可到六一堂休息。”</P>
赵令畤听后,更是坚决不上马了。他向周围的护卫吩咐道:“附近有无大点的村庄,今日找大户人家借宿一晚。”</P>
赵令蠙见赵令畤如此坚决,也只好下马,坐在他身旁,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伤势刚愈,不适合长途骑行。不若就回去吧!”</P>
赵令畤有感而发的长叹一声:“你说,我大宋骑兵与辽探近乎同时出发,为何两者就没接战呢?难道两国骑兵差距真的如此之大?”</P>
赵令蠙回想起在三圣寺遇到辽探的情景,沉思道:“辽探冲散我军队伍后,骑兵集结花了些时间。关键的是,辽探一人三骑,皆为蒙古马,马匹上我军处于劣势。明日之后,情况应该会有所转变。我方骑兵能及时得到补给,粮草充足,士气高昂。而辽探深入我方腹地,补给困难,很难持续作战。”</P>
赵令畤不解地问:“他们难道不会花钱到周边村落采买吗?”</P>
赵令蠙微笑着反问:“他们敢停留吗?深入敌后,稍有停留,便可能陷入我军的包围之中。”</P>
赵令畤对骑兵战术颇感兴趣,继续问道:“宋、辽、夏三国的骑兵各有什么特点呢?”</P>
赵令蠙向一旁的张潜示意,他是皇城司的精英,对各国骑兵了如指掌。</P>
张潜无奈地走了过来,开始详细解释:“大宋的骑兵以骑射为主,深受沙陀人的影响。选拔骑兵的标准极为严格,需‘年四十以下,长七八尺,材必健疾,力迈伦等,能驰骑而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上陵,逾险阻,绝大泽,涉名水,敢犯强敌,乱大众者’。选拔之后,平时训练更是严苛,包括‘六事者,一曰顺骔直射,二曰背射,三曰盘马射,四曰射亲,五曰野战,六曰轮弄’。骑兵会战,辽夏不如宋,但我大宋马政不行,骑兵数量是三国最少,难免被敌人以田忌赛马的套路批亢捣虚,战略上处处受扼。”</P>
张潜指着北边的辽国方向继续说:“辽国军人武器自备,每人需携带弓四把、箭四百支以及长短枪、櫼欁、斧钺等武器。选兵分为三等,骑射最精者给予十分衣甲,处于后阵;次者给予五分衣甲,处于中阵;最下者则不给衣甲,冲锋在前。辽国最精锐的部队为皮室军和宫卫军,他们凭借庞大的马匹蓄量,进行纵深作战,战术灵活多变。辽骑兵常常回避正面交锋,以试探性冲击为主。而我大宋骑兵虽强,往往因马力不足而陷入困境。”</P>
接着,张潜又谈到了西夏的骑兵:“西夏的战马既能在平原上驰骋,也能翻山越岭,耐力极强,能在沙漠中忍受饥渴。西夏军队擅长山地作战,重骑兵‘铁鹞子’为主力,冲锋能力极强。但由于西夏国力有限,‘铁鹞子’数量稀少。西夏骑兵装备参差不齐,但机动性强,擅长侦察与骑射。他们擅长利用山地和大漠的阻隔来抗击大宋军队。西夏军队在战败后能以极快的速度集结起来,利用各种地理屏障牵制、对抗敌人,这也是他们能存活至今的原因。”</P>
赵令畤帮其总结,感慨道:“所以我大宋,实际还是缺马。想当初,汉唐之时,马匹如云,铁骑如风,驰骋天下,无人可挡。如今我大宋,虽文治昌盛,但马匹匮乏,骑兵薄弱;若我朝能拥有大量马匹,再配以英勇善战的将士,或许能与辽夏一战扭转乾坤。”</P>
张潜不禁点头称是。他沉声道:“如若朝中上下一心,军民团结,共御外敌,即便马匹不足,也定能守住疆土,不让外族欺凌。然而,如今朝堂之上,党派纷争,人心涣散,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隐患。”</P>
最终众人决定不去六一堂歇脚,而是就近找了个名为张纪庄的地方休息,以便明日继续追击辽探。</P>
……………………………………………………………………………………………</P>
以下为相关史料或资料,可跳阅</P>
……………………………………………………………………………………………</P>
宋朝骑兵部队——静塞军</P>
北宋初年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宋朝骑兵部队,创建于宋太宗赵炅时期,曾在多次对辽战斗中击败契丹精锐骑兵部队。</P>
宋朝缺马,无法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得马4万匹,因此宋太宗赵炅亲自督建了北宋历史上最强的一支骑兵部队 ---- 静塞军。满员3000人,一人5马,骑士均是塞北易州人,能开200斤的硬弓,彪悍异常。而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驹,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钩连长枪。</P>
北宋的静塞军、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女真的铁浮屠、蒙古重甲铁骑是并称于世的五大铁骑。</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