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首次议和(1 / 2)

秦国成皋,关外绵延上百里的六国营寨,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秦国,等着秦国显露破绽。

与此同时,营寨当中最大最高的军帐当中,六王集聚之所,也迎来秦国的使臣。

姚贾在六国军士的带领之下,走进了中央的军帐,一进到帐内,就看见了这屋内一众的将军,以及那简制厅堂上端坐等候的六国王上。

姚贾方一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而来,其中不乏眼神锋利之辈,似要将姚贾刮肉剔骨一般,压迫力十足!

眼见六国王上将军望来,姚贾放眼环视了一圈,嘴角略带轻蔑地一撇,随即端正身子,挺直了脊梁,迎着六国王侯将领的逼视,大步走来。

“铛~~”行至六王跟前,姚贾一扬手中的使节杖,黄铜铸造的末端往地上沉沉一磕,发出响亮的声音,惹得帐内众人目光一颤,方才那股沉重的压迫感此时却有些稀稀拉拉,再无后劲。

厅堂上位,端坐的信陵君魏无忌看到姚贾的行为,目中神光一闪,心中暗赞一声:“好一个秦国客卿!!心思细腻,胆识过人,秦国真是人才辈出!”

不过转念一想,魏无忌想起这姚贾的出身,顿时心里有些惆怅。毕竟都是从“大魏人才市场”出走的……

细说起来,不算小兵小将,大魏国已经为秦国连续贡献了三任相邦(商鞅、张仪、范雎),一位名将(魏章),最恐怖的是三任相邦还是一个接一个,个个都正好送到秦国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上,商鞅变法强秦,张仪合纵连横,范雎远交近攻,那可真是完美解决了秦国发展所遇到的全部问题。可以说,秦国能够六神装走到今天,离不开魏国这个神级辅助!

而作为出使之人,姚贾的身份自然会提前通告六国,这一段时间,六国也没有忘记打探一下这位使臣的底细。只是在知道了秦国使臣底细之后,魏王的脸上就多了几分阴霾。

而此时,在打破帐内压抑气氛之后,姚贾单手压扶衣角,低头躬身朝着六王一礼,口中高声呼道:“秦国使臣姚贾,见过六国君王!”

声音洪贯入耳,底气十足,无丝毫的怯懦低沉,满含大气滂沱之蕴意。

“姚贾,你身为魏人,见了本王,难道不应该下跪见礼吗?!”六王之座,魏王面色阴沉,低沉着声音率先发难,想要杀一杀姚贾的锐气!

面对魏王的要求,姚贾轻轻一笑,笑声当中满含戏谑,坦然回禀道:“姚贾见过魏王,只不过魏王方才所求,恕姚贾不能答应!其一,姚贾此番乃是秦国使臣,代表我王前来与列位商讨议和一事,姚贾的大礼,诸位还不一定受得起!其二,姚贾入秦国十余年,由骨至魂皆为秦人!秦人向魏王下跪拜礼,岂不荒谬?!”

“这么说来,你是入了秦国,就数典忘祖,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了?!”魏王被姚贾这一顶二噎的回话闹得心里不舒坦,随即抓住姚贾的身世,指责对方不忠不孝,背叛宗族。

“魏王此言差矣!姚贾的根就在秦国,何来数典忘祖之说??”却不知,魏王这句话一出,姚贾的笑声却更加刺耳,嘲讽至极:“毕竟……秦国东出,横扫六国的日子,也不会很远!”

这话,直接明明白白地告诉魏王,等秦国灭了你魏国,那我不就是秦人了吗?这简直就是一波骑在六王脸上拉屎的骚操作,还是当面!可谓是损人又诛心!!

(不过不建议去尝试,因为容易走不出营帐!)

果不其然,在姚贾话音刚落,一旁的赵王就忍不住出声了……

只见赵王眼睛一眯,周身泛起丝丝杀气,声音阴冷渗人:“在我等面前说这话,看来你这个使臣还挺狂,莫不是没打算再回去了?”

上位的纵约长魏无忌,这时也出声冷笑了一句:“贵使是来议和的,还是来引战的?”

面对两人的威胁和质问,姚贾也是歉然一笑,大大方方地诉说道:“圣人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姚贾方才所言若有轻浮引恨之嫌,还望赵王多加担待!”

说着,姚贾朝着赵王抬手虚扶,以礼相待。毕竟,这次来不是要跟六王打嘴仗的,立威之事得罪一个魏王就够了,不能不知进退!

随后,姚贾面向魏无忌,紧跟着正色说道:“此番姚贾前来,确实是为了与六王商讨议和详情。但是姚贾所言的议和,却并非是丧权失地之议和,而是双方平等之议和!”

“丧权失地,我秦国从不会靠嘴皮子来决定!六王要想取我国土,吞我秦地,那就靠人血亡魂来堆,我秦国自岿然不惧,奉陪到底!”

“平等议和,我秦国可与六王商定,以罢兵言和,来换得六国退兵,我等双方可不损国力,不失兵卒,和平拟定盟约,遵奉而行!”

“呵呵!!”姚贾此话一出,楚王当即就冷笑着反问道:“如今我六国陈兵百万于秦边境,孰为刀俎孰为鱼肉一目了然,到了这个关头,你秦国还想靠嘴皮子就让我六国退兵,岂不滑稽?!”

说完,六王和底下的将军君侯都随之哈哈大笑,满怀嘲讽之意,讥笑姚贾的不自量力。

对此,姚贾也随之坦然轻笑:“楚王所言,倒是过于片面了!就目前而言,刀俎鱼肉,何以自为?还真是不一定!”

“那本王倒想听听,你这一张嘴如何能颠倒黑白,逆转这攻守之势!”楚王脸上冷笑连连,不屑地看向姚贾,静候姚贾的“狡辩”之语。

姚贾丝毫不作停顿,直白诉说:“众所周知,当今之世,我秦国自强于列国之林,放眼天下,无一国可睥睨!故此,我秦国乃独强!而六国,相较于我秦国而言,为众弱!以众弱而攻独强,非明智之举也!”

“况且,列位以弱攻强,各自出力几何?攻占之利何以划分?所耗之粮草辎重又该如何补给?这些都是六国比我秦国不便之处,诸王可曾有过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