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1 / 2)

【你登基第十个月,军队的训练基本完成。</P>

你将四千人撒到了全军基层,剩下的一千人,则是被你编入到了羽林卫中。</P>

你的思想,进入到了军队基层。</P>

公元前48年,八月,你登基的第十二个月。</P>

你种植的玉米成熟了,由于施肥得当,这一斤玉米变成了一百八十斤玉米。</P>

按照这种速度,只要再过两年,你就能在一些地方试点推行玉米的种植了。</P>

土豆在上个月就已经收获了,但产量方面比之玉米还要少很多,仅仅只有七十斤左右。</P>

这是没办法的,毕竟一斤土豆种子总共也没几个。</P>

另外,纸张的改进,也取得了新的突破。</P>

虽然他们弄出来的纸张成色,相对于后世来说,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P>

但用来简单书已经没有问题了。</P>

现在只需要将工序固定下来,开启批量生产就行。</P>

另外焦炭方面的制作,也取得了较大成果,基本上能够初步使用了。</P>

军队方面,由于有你撒出去的四千人,此时你已经初步的执掌了整个大汉的军队。</P>

虽说这支军队自从你继承皇位之后,他们就已经是归属于你执掌的。</P>

但在你心中,只有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初步掌握了军队。</P>

除了以上的成果之外。</P>

过去的一年中,你没有对其他的政策进行太多的调整。</P>

大汉主体上还是之前的大汉一样。</P>

还是使用着宣帝时期的体制。</P>

前48年,九月。</P>

你在朝堂上稍稍提了一下改变军制。</P>

西汉的军队,一共分为四种。</P>

首先是皇帝近卫,期门军,羽林军,羽林孤儿。</P>

这三军的人数大概是四千左右,他们的服役时间是最长的。</P>

二是京师的南北两军,这两支军队各有万人,这些人是一年一换,属于征兵,也就是兵役。</P>

他们的来源是郡县训练中优秀者,以及清白者。</P>

三是武帝时期设置八校尉,不过常备的也仅仅只有五校尉而已,人数大概在一万左右。</P>

五校尉属于募兵,算是职业军人。</P>

四是边军,西汉的常备边军人数大概在十二万左右, 另外还有两万多驻扎在西域各国的军队,也隶属于边军之中,共计十四万左右。</P>

这些边军也是一年一换。</P>

也就是说,大汉的总兵力,在十八万左右。</P>

除了这十八万之外,还有十八万郡县兵。</P>

西汉的兵役制度是两年,一年在郡县服役,一年则是在京城或边疆服役,前面的十八万是没有算郡县兵的。</P>

这种制度或许不错,但想要完成你心中的目标,人数方面还是太少了。</P>

所以,你想改变整个军制。</P>

第一点,那就是给所有士兵增加军饷,另外增加粮饷。</P>

第二点,就是征兵制度,从此之后,汉军全部改成征兵制,五营校尉军也得从募兵改征兵。</P>

第三点,是将大汉正卒的一年一换,改成三年一换,郡县服役一年,京师或边疆服役三年。</P>

百夫长以上的士卒,根据官职的不同,服役年限也将额外增加。</P>

另外,征兵年限更改,从之前的20岁到56岁,改成18岁到40岁。</P>

第四点,是对于征兵数量进行增加,此时的大汉人数在五千万左右。</P>

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仅仅只有十八万正规军,以及十八万预备役,实在是太少了。</P>

你提出这些之后,毫无疑问的遭到了大量官员的反对。</P>

有说服役四年,对百姓的负担太重。</P>

有说给士卒全部增加军饷,粮饷,会极大增加国家负担。</P>

况且再扩军的话,大汉负担不起。</P>

反正这些大臣,不是为百姓着想,就是为大汉国库着想,一个个说的都是有理有据的。</P>

你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是心中默默记住了说得最多的那些臣子。</P>

这次的改制,不过就是你的一个小小试探而已。</P>

因为你知道,这玩意根本就不是现在能够完成的事情。</P>

就算大汉此时强盛,但受制于时代,大汉再强盛,也禁不起这样造不是。</P>

你这次试探的主要目的有两点。</P>

一来是给朝中之人漏一点点风声,也算是给他们提醒了一下。</P>

到以后你正式改制的时候,他们不至于全部蒙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