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鸟铳的发展(2 / 2)

一根枪管,一个枪托。</P>

然后在底部有一个小孔,小孔边上就是一个放引燃火药的药锅。</P>

锅上面有一个小盖子,主要是防止火药掉落的。</P>

而后就是扳机和火绳了,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原理。</P>

当扣下扳机的时候,火绳就会朝下,点燃药锅中的火药,随着药锅火药的燃烧,引燃枪管中的底火,最后完成击发。</P>

这就是火绳枪的工作原理了。</P>

而改进的之后的鸟铳,点火方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对于枪支的整体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P>

唯一变动的地方,就是扳机和燧石的链接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并且在内部增加了一个弹簧机制。</P>

不过大家不要觉得这鸟铳的原理简单,制造就不难了。</P>

其实鸟铳在大明时期,制造难度也是顶尖的。</P>

知道明末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P>

明末时期,明军装备最多的武器,不是这款当时在大明性能最好的鸟铳。</P>

而是那款在明初时期,在朱棣手上就不怎么喜欢用,并扔在仓库吃灰的三眼铳。</P>

甚至到后期的时候,北方的明军,那是点名要三眼铳。</P>

三眼铳那射程是真可伶,有效的杀伤射程就几十米。</P>

精准方面就更别说了,鸟铳是三眼铳的十倍。</P>

三眼铳在各方面,也就是一个射速快,能连发三枪。</P>

其他的相较于鸟铳来说,完全就是废物。</P>

可为什么大明的边军更喜欢三眼铳呢?</P>

是明军不喜欢更好的鸟铳吗?</P>

显然不是了。</P>

这就不得不提到鸟铳制作难度了。</P>

在当时工业环境之下。</P>

制作一只鸟铳,就是熟练的工人,那也得小一个月的时间了。</P>

主要是枪管难造出来。</P>

当时制造枪管,那只能手工打造,光是打根铁管的话,那花的时间也不多。</P>

但是打出来的铁管,内部是很粗糙的,工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一点点的将枪管内部打磨光滑。</P>

可就很耗费时间了。</P>

除了时间之外。</P>

大明晚期的经费也是严重不足,这就造就了很多枪管都是以次充好。</P>

嗯......其实也不是经费不足,主要是贪污的多。</P>

当年鲁密铳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朝中的官员一个个都红了。</P>

争先恐后的抢着去造枪。</P>

结果从国库弄出几万两白银的经费后。</P>

造枪的事情是一推再推。</P>

最后的结果就是枪是一支没造。</P>

经费是少了一半。</P>

在那种环境下造出来的枪,落到士兵手上后,质量怎么样真就只能看运气了。</P>

运气好的那可能会被分一支好枪。</P>

运气差的,那可能开不了几枪,枪膛就炸了,敌人没打到,自己先挨了一下。</P>

就算运气好,没因为炸膛而受伤,这枪肯定是不能用了的。</P>

鸟铳要是不能发射了的话,那就是一个烧火棍。</P>

而三眼铳就不同了,它的枪管很短。</P>

那制作方面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甚至是内部粗糙点都没太大影响。</P>

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长柄,就算是真炸膛了,也伤不到自己。</P>

而且就算三眼铳不能发射了,那以它那狼牙棒的造型,这就是一根长柄狼牙棒。</P>

一棍子下去,也是能把敌人打死的。</P>

所以技术含量较高的鸟铳,在明后期,还真就没起到太大的用途。</P>

反倒是那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三眼铳,在明末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列装。</P>

也就在戚继光抗倭的时候,鸟铳起了不小的作用,戚继光对于这款鸟铳那可是大力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