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然而,蒋堰并不慌。</P>
他稳稳道:“陛下莫急,诸位也莫急。”</P>
说着,蒋堰便拿出了一份御王妃娘家私下放印子钱、在京中私置房产和田产的证据,开始侃侃而谈。</P>
最后竟是将宋岭做的那些个荒唐事,以及御王妃娘家做的事,全都归错在御王头上。</P>
给他安了一个治内治下不严的错。</P>
这还没完,而后蒋堰又弹劾了礼部,理由是礼部管辖下的书院与御王沆瀣一气,纵容世家子弟在其中胡作非为。</P>
御王脸都绿了。</P>
这书院看似和御王无关,实则内里关系甚密。</P>
除了那郑安和与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官,其他都是他御王一个个塞进去的人。</P>
每三年一科举,御王便在这中间大捞油水。</P>
算是钱也捞了,科举上来的人也都是他的人。</P>
前些年他做的滴水不漏,那如今被突厥扣下的郑安和一行可怜人,便是他御王故意留下来挡刀子的。</P>
而就是那么不巧,官家早已知晓这事,这才把郑安和派了出去,明面上直接吩咐御王筹办明年科举。</P>
原本官家都已经做好了局,就等明年科举开始,他便挥刀,将这一干人全都收拾了。</P>
不过这一局,官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P>
只怕刀子挥得太狠,逼得御王造反。</P>
好在现在突然出来个蒋堰,他便可借着这事先搓一挫御王以及名下一干世家之人。</P>
先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之后便好办多了。</P>
御王这几年,大概是飘了。</P>
他将礼部上下收买打点得很好,独独一个小小书院,他没那么上心。</P>
这不,便栽在自家傻儿子手里了。</P>
蒋堰是个聪明人,他自然知道那些科举贪腐之事不是仅靠他一人之力就能解决的,所以他只字未提,只想着借着这次,小小的伤一伤御王等人的元气。</P>
既不会因为动了御王的利益惹上大祸,又能让御王的党羽受些皮肉之苦。</P>
最重要的是,此事之后,那书院必定大整改,换人来掌事,寒门子弟便也有了读书的去处。</P>
这正合官家的意!</P>
一阵争论之后,官家假意说了些场面话,最后便下令刑部去礼部拿人。</P>
这刑部里也多是不靠谱的,官家便命大理寺主审,蒋堰监审。</P>
然而,蒋堰给拒了,而是推举顾海康去监审。</P>
好家伙,官家一下便会意了,顿时心里觉得蒋堰这老东西够有意思了。</P>
那顾海康与皇后一党,现下尚不明是哪头的人。</P>
他曾经怀疑是贝亲王宋睿那头的人,毕竟皇后在入宫前,与贝亲王一直不清不楚。</P>
但这些日子看下来,又好似他们之间已经断了联系。</P>
既然不明,便得要看清形势。</P>
倘若皇后一党属宋睿,那必定会借机动手脚,大挫御王元气。</P>
这便是借刀杀人、借力打力。</P>
倘若这皇后一党是御王的人,那顾海康便是骑虎难下。</P>
做好了与御王之间伤和气,做不好便是包庇罪。</P>
最妙的是,为了自保,顾海康定会朝着御王挥刀,这算什么?明知山有虎,还非得向虎山行。</P>
而官家,无论如何都是坐拥渔翁之利。</P>
妙哉、妙哉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