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能过够顺利攻占丹麦的第二大岛菲英岛,那么郑成功此番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一半。
至于朗厄兰岛、萨姆斯岛、阿尔斯岛、艾尔岛、措辛厄岛这些面积不太大的岛,派营及部队登岛就完事了。
战斗机加直升机配合陆战队的地面行动,那真可谓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兵锋所到之处,敌人不愿意投降,就得被炸死、烧死,或者被机枪打成筛子。
在洛兰岛、法尔斯特岛、默恩岛上作战的印加军队的任务更为轻松。
因为三个岛上的丹麦守军规模比较小,岛上也没有一座像样的城市。
顶多算是城镇,人口多在万八千人左右,城防能力也远逊于哥本哈根。
印加军队除了当年在明军顾问团的帮助下与西班牙军队作战之外,再就是去打巴西的葡萄牙军队了。
除此之外,这些年基本上没打过啥像样的仗,这也正是皇帝波洛担心的。
军队太能打仗,皇帝担心将领可能功高震主,发动兵变。
反之,皇帝也要担心自己每年花大把的银币养了一群废物。
由于南美最大的国家刚好是自己的盟友,所以波洛并不担心来自外部的威胁。
但正因为如此,印加军队的战斗力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下滑……
万幸明军顾问团并没有撤离,每年双方都会举行例行的三军演练,次数高达二十次以上,几乎每个月都有。
经过波洛的励精图治,以及明帝国的大力扶持,印加帝国的岁入已经快速攀升到世界第二,并且还在增长。
但印加军队的战斗力却没有实现跟岁入同步增长,反而在逐步走低,这也是波洛派兵参战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次能够尝到甜头,那么下次可能派遣五万到十万军队前来助战。
总不能让印加军队的战斗力滑落出世界前五,甚至十名开外的位置去。
考虑到印加士兵不耐寒,昊菁皇帝只是让波洛先派少量部队前来参战。
若是这些士兵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土不服的症状,再视战事发展而定增援计划。
前期没有大碍的话,朱慈烺倒是允许波洛再加派兵力参加夏季攻势。
在大明海军、郑军、印加海军联合消灭丹麦之后,联军便可以南下作战了。
丹麦的战略纵深虽然几乎为零,但全国遍地海岛,必须逐个岛屿进行搜查。
这就非常耗费时间了,如若攻占丹麦全境所需的时间太长,那就没法参加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行动了。
陆战队第十旅在丹麦北部的曲半岛的格雷嫩角登陆,然后兵分两路。
一路在四艘驱逐舰的支援下,沿着半岛的东海岸南下。
另一路则先在海军帮助下,向西攻占希茨海尔斯,再兵分两路。
一个营继续南下,目标是南部的诺勒松比,另一个营则沿着曲半岛西进。
最终抵达曲半岛最南端的维兹比约,然后再掉头进攻以北的莫斯岛。
第九旅则在曲博伦海峡以南登陆,一路向东进攻,一路向南进攻。
蜿蜒曲折的日德兰半岛,真是让大明海军陆战队无可奈何。
跟在安南作战不同,那边虽然丛林茂密,但海岸线基本上还是不太曲折的。
日德兰半岛北部的海岸线让各旅长看了都头疼,简直就是蛇形的……
原本看着是很好打的,等到实地考察之后,只能用“我的天”来形容了!
揭暄的计划是投放四个旅实施南北对进,然而半个月之后,四个旅长发现工作量实在太大,只能呼叫增援了。
起码再投放两个陆战旅才能缩短各自的工作时间,不然就算是用一年完成对日德兰半岛的涤荡都算是高效率了。
很多村镇都位于海岸线上,消灭当地的抵抗力量不但耗费时间,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兵力,光用飞机是无法斩草除根的。
但内陆就没法同步搜索了,一旦让守军残部逃往内陆的林地,之后还得重新拉网。
这么一合计,今年是崩打算回家过年了……
揭暄获悉此事后,已经同意立刻从本土调兵进行增援了。
除了两个驻美州、一个驻澳州、一个驻马达加斯加的四个陆战旅不需要万里驰援外,连克里特岛的陆战旅也要增援丹麦战场。
驻扎在大明本土蓬莱基地的陆战旅,将会乘坐火车,经北线铁路抵达波罗堡,半个月就能登船出海。
另外,命令第五、第六陆战旅各抽调一个营的兵力北上,增援正在进攻的第七旅和第八旅。
揭暄认为在大明帝国的军事实力震慑下,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与汉诺威公国并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就是公然向大明宣战了。
同时,郑成功也同意向丹麦增兵两个旅,使郑军兵力达到五个旅,并答应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便率部登陆日德兰半岛。
现在看起来,还真是低估了丹麦这个看似不大的岛国。
该国半岛多、海岛多、海峡多,海岸线还非常之长。
无形之中,大幅度地增加了联军各部的工作量。
再就是让昊菁皇帝赶紧派陆军前来接盘,不然就需要占用机动兵力来守岛了。
朱慈烺已经命令陆军先调集四个步兵旅动身启程,通过铁路前往波罗堡。
再就是考虑到丹麦的气候特点,让山东迁移过去一百万百姓。
广告就是不光能当地主,还能当岛主,先到先得,二十年全额免税!
不这么干,就没法让百姓们迁往前丹麦的地盘上去生活,还要繁衍后代。
丹麦全境的海拔都不高,特别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渔业资源又非常丰富。
一户人家有千八百亩土地,加上长期的全额免税待遇,就足以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了。
趁此机会,刚好可以将山东内陆山区的百姓全部迁走,省的窝在山沟里继续受穷。
在本土住泥坯平房的人,只要抵达目的地,就可以住上小洋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