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成功登基(2 / 2)

众官员依旧如往昔一般,井然有序地分列于大殿两侧,他们身着华丽官服,面容肃穆,目光专注地盯着前方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静静地等待着陛下的到来。

时间悄然流逝,没过多久,只见陛下在冯公公的恭敬引领下,迈着沉稳而威严的步伐缓缓走进了议政殿。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万岁。”众大臣齐声高呼,声音洪亮而整齐,响彻整个议政殿,充分彰显出对陛下的尊崇与敬畏之情。

陛下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免礼:“众爱卿平身!今日早朝,若有事启奏,尽可直言;若无要事,便可退朝歇息。”

话音刚落,王允便迫不及待地从队列中迈出一步,躬身施礼后说道:“启禀陛下!老臣有事启奏!”他的语气凝重,表情严肃,显然所奏之事非同小可。

陛下见状,连忙回应道:“爱卿速速道来!朕洗耳恭听。”于是,王允深吸一口气,便开口说道:“此次微臣与冯公公一同前往那王家,本欲商议要事。岂料这王家之人竟是如此胆大包天!他们竟然以老夫到达冀州的名义邀请华雄将军等人前来王家做客,将我等灌醉以后,在我们未曾察觉到危险之时。突然四周涌出众多家丁,手持利刃将我们团团围住。

这些家丁一个个面露凶光,显然是早有预谋。尽管我等奋力反抗,但无奈对方人数众多,且又占据地利之便。

最终,我们寡不敌众,被强行关押在了一处密室之中。那密室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

微臣心中焦急万分,不知此番遭遇该如何收场。而冯公公亦是面色凝重,不断思索着脱身之法。至于华雄将军及其部下,则是怒目圆睁,对这王家的恶行恨之入骨。

然此刻身陷囹圄,也只能暂且忍耐,等待时机寻求脱困之道。

“是啊陛下!太师所言句句属实呀,陛下您快瞧瞧,咱家这身上的伤痕到现在都尚未消散呢,全都是被那王家人给殴打所致啊!”冯公公满脸委屈地哭诉着,同时掀开衣裳,露出身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淤青和红肿。

皇帝见状,顿时龙颜大怒:“好啊!王家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简直就是完全没有把朕放在眼中!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犯下的是何等重罪吗?”

皇帝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双眼喷火般瞪视着前方,仿佛要透过空气直接将那王家人碎尸万段一般。一旁的大臣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出声。

沉默片刻之后,皇帝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转头看向王允问道:“那接下来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王允连忙躬身施礼道:“回陛下,接下来之事便交由摄政王向您禀报吧!微臣对于后续发生的事情确实不甚了解。”

听到这话,皇帝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站在一侧的摄政王,威严地说道:“皇叔,你来给朕讲讲具体情况。”

摄政王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后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此次冀州王家公然违抗圣旨,拒不执行朝廷命令。

微臣谨遵陛下旨意,已率领大军前往冀州,将王家满门三族尽皆剿灭。

这些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皆是从王家的府库之中搜查所得,请陛下过目。”说着,他挥手示意手下将一箱箱装满财宝的箱子抬到御前。

皇帝看着眼前闪耀着耀眼光芒的无数珍宝,不禁惊讶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啊,这王家竟然如此富有,其所拥有的财富甚至比朕的皇宫还要多出许多倍。”

皇帝脸上闪过一丝愤怒与不甘,咬牙切齿地骂道:“这王家实在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朕在此多谢皇叔替朕铲除这一毒瘤。”

“为大汉和陛下分忧!此乃微臣无上的荣幸,亦是皇兄临终前对微臣的殷切托付啊!”我言辞恳切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时,有人提议道:“那这些收缴而来的钱财就统统归入国库吧!如此一来,也可充盈国家的财政。”

然而,另一个声音急切地响起:“等等!陛下,请三思啊!这些钱财万万不可全部归入国库。您想想看,那些在战场上英勇捐躯的将士们,他们用生命扞卫了大汉的尊严与安宁。

我们怎能忘记他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庭呢?所以,必须要拿出一部分钱财来作为死去将士的抚恤金,以慰藉他们的英灵;同时,也要给予所有将士们的家人们一定的补偿金,让他们能够在失去亲人后,生活有所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我大汉对于忠臣义士及其家属的关怀与尊重啊!”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觉得此言甚是有理。

还是摄政王想的周全,摄政王果然爱惜将士和百姓。

“那请问皇叔,不知此次歼灭王家一役,究竟折损了多少将士啊?”皇帝面色凝重地看向皇叔,眼中满是关切与忧虑。

皇叔闻言,神色黯然,拱手跪地回话道:“回陛下!此番实乃微臣之过,错估了王家暗中潜藏的势力,以致这场战事异常惨烈,我军共计牺牲了三万五千八百四十六名将士!”

皇帝听罢,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朕便依照四万将士的规格来补偿给所有阵亡将士们的家人吧。他们为国捐躯,朕定不会亏待这些英雄的亲眷。”

皇叔听闻此言,眼眶泛红,再次叩头谢恩:“臣代那些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叩谢陛下隆恩浩荡!”

皇帝连忙抬手示意皇叔起身,感慨道:“此乃应尽之事,朕怎能让为我大汉江山浴血奋战、马革裹尸的将士们心寒呢!”说罢,他目光转向皇叔,缓声问道:“皇叔,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要事需向朕禀报?”

皇叔略作迟疑,继而开口道:“启奏陛下,眼下冀州因战乱致使众多官员殉职或失散,当地官员严重缺失。

臣恳请陛下选派一批贤能之士前往冀州各郡,尽快补齐各郡官员之缺漏,以保各郡的政务能正常运转。”

皇帝轻捋胡须,沉思片刻后答道:“此事关乎重大,且容朕稍后再行商议定夺。不过,朕今日尚有另一桩大事要宣告于众,烦请诸位爱卿静心聆听。”

只见皇帝站起身来,环顾四周群臣,朗声道:“今日在此,朕郑重宣布,决定将皇位禅让于摄政王。摄政王乃先皇结义兄弟,自然也是朕的皇叔。

自我坐上这龙椅至今,已逾三载有余。然朕尚值年少,承蒙摄政王尽心辅佐,方能保得大汉江山安稳。

如今,朕自觉能力有限,难以担当治理天下之大任。故而朕甘愿效仿先贤,退位让贤,还望诸位爱卿共同做个见证。”

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陛下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且摄政王功勋卓着,尽心尽力辅佐陛下。救陛下于危难之际,又受先皇看重,深受将士们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我等没有异意!

不可!不可!陛下还请慎重考虑!臣虽然颇有微功,得先皇看重,结为异姓兄弟,如今已然身居高位,一人以下万人之上,不敢有非分之想。

皇叔不必如此!朕意已决,还望皇叔莫要借故推辞了!

这已经是朕第三次禅让了,皇叔还是满足朕和百官的心愿吧!不要让朕和百官等着急了。

那好吧!那臣就顺应天命,接受陛下的禅让。因事发突然,国号和诸多事情考虑不周,还是下次朝会再行商议!

来人送大汉陛下回宫,我宣布下次朝会半个月后在进行。

到时候所有封赏和诸多事务一起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