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雒阳城巧遇(2 / 2)

吴苋闻言一惊,连忙捂住了他的嘴巴。</P>

“你不要命了!这种话你也敢说!当年名士梁鸿先生曾经路过雒阳,做歌《五噫》,险些被杀,你如今想要拖累刘大人不成?以后切莫再说!”</P>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声音高声叫道:“说得好!说得好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大妙!”</P>

刘瑁闻言一惊,不由得回头望去。</P>

只见一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拍手叫好。</P>

他有着一缕长长的胡须,宽额大脸,身材魁梧,看上去似乎不怎么好看,但却在无形中流露出一丝豪爽与霸气,让人不自觉的忽略了他的容貌。</P>

“敢问阁下是?”</P>

刘瑁对于眼前此人不由得产生了一些好奇。</P>

他能够听出来,此人对于他刚才那句无意中说出的潼关怀古似乎十分赞同,而且并没有恶意。</P>

更何况此人看上去便气度不凡,让人不由得就心生好感。</P>

“哦,我姓曹,名操,字孟德,敢问阁下大名?”</P>

“哦,曹操…曹操!法克!”</P>

刘瑁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突然意识到出现在他面前的就是那白脸曹操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P>

刘瑁一脸惊愕的看着曹操,倒把曹操吓了一跳,疑惑道:“难道阁下认识孟德不成?”</P>

“呃…”</P>

尽管刘瑁对于曹操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这位好歹也是他来到三国后见到的第一位名人。</P>

更是自己遇到的第一大腿,这让刘瑁不由得想和曹操攀谈几句。</P>

再加上曹操刚才赞叹了他无意中说出的《潼关怀古》,这更让刘瑁对曹操有了一丝好感。</P>

“哦,没有,只不过以前听父亲说过,曹操,曹孟德乃一良臣也,因此对于阁下有些印象。”</P>

刘瑁无奈之下,只得搬出刘焉大旗为自己做一做掩护。</P>

“哦?敢问阁下父亲是?”</P>

曹操闻言不由得好奇道。</P>

“刘焉刘君郎。”</P>

“哦!可是那先后担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等职务的刘君郎?”</P>

曹操闻言大惊,连声问道。</P>

“正是。”</P>

刘瑁点头应是,随后笑着道:“我是父亲三子,名唤刘瑁,现在尚未加冠,孟德兄勿怪!”</P>

“我对于君郎先生一向都很佩服,君郎先生为官公正,爱民如子,是我辈的楷模,刚才又闻听瑁弟所言,不愧是君郎先生之后,孟德佩服,不过…”</P>

“不过什么?孟德兄”</P>

“孟德有一丝疑惑,不知潼关在何处?您刚才所说法克又是何物?”</P>

“啊?”</P>

刘瑁顿时傻了,这法克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法师克星吧?</P>

“法克啊……是家乡话,家乡话……”</P>

“原来如此,敢问何意?”</P>

“惊讶之意……哈哈……哈……哈”</P>

“原来如此,公子博学,那潼关又是何地?”</P>

“啊……潼关啊……”</P>

刘瑁哪里知道,历史上潼关正是在他面前的这位曹操曹孟德为了防备马超所建的,如今还没有出现呢?</P>

“呃…那个,我也是听一个方士所言,颇有感触,就记了下来,对此我也是深表疑惑呢。”</P>

“哦?不知那方士叫何名姓?”</P>

“呃……”</P>

刘瑁有些急火了,他在脑子里飞快的思索着三国时期的着名道士,终于被他想起一人。</P>

“哦,那位道长好像名唤左慈,具体如何我也不知。”</P>

“左慈……倒是从未听过,如今那个什么劳什子太平道倒是火的很,我家乡很多人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呢。”</P>

曹操思索片刻,一无所得后,笑着道。</P>

刘瑁闻言顿时心头一沉,黄巾起义却不知何时到来。</P>

“我也是从未听过,但是这句话倒是被我记在了心中,不知孟德兄何以在此啊?”刘瑁很快就将话题岔过,笑着问道。</P>

“哎,这不是被朝廷征召来做议郎吗,哼,不做还好,一做倒是一肚子气,哎…”</P>

说到这里,曹操突然反应了过来,道:“刘瑁老弟,你我相见,即是有缘,我对于令尊高义更是颇感钦佩,不如你我寻一去处,好生攀谈,可好?”</P>

刘瑁闻言一愣,随即笑着道:“如此,刘瑁求之不得也。”</P>

“哈哈哈!好,请!”</P>

曹操闻言大笑,豪迈的一指前方的酒楼道。</P>

刘瑁微微一笑,同样右手前伸,轻声道:“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