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卿一边解说一边走向闸门。</P>
“水渠顶宽十三步,底宽十一步,略小于顶部,深三十步。水渠亦可充当水库,蓄满水,洪涝时可调节排除田里水,旱时可浇灌庄稼,保丰收。”</P>
魏征听儿子讲过是一回事,亲自见识是另一回事。</P>
丈量完马路宽度,魏征震撼不已。不愧是杨家,动土开工历来是创造奇迹。</P>
“这是闸门,连通二级水渠。一级大渠控四极,二级中渠辐射八方,小渠覆盖所有山下田地”杨卿指着前方小路,道。</P>
魏征指着路面,躲了一脚,质问道:“封盖渠顶充当路面,小郎君就不怕有一天路面塌陷。那可是三十步深水,人一旦掉进去,性命恐将难保。”</P>
杨卿沿着小路朝南走:“不会,水泥的硬度足够负担马车重量。”</P>
杨淑妃瞅着水田空置,不解道:“卿儿,好好的水田,为何只插秧边角?”</P>
“姑母,今日乃上巳节。村民平日忙碌,好不容易有此节日,理应让他们放松一番。人非神,需要休息恢复体力。明日再劳作,亦不迟。”</P>
来到水泽村十字路口,杨卿询问李世民。</P>
“快晌午了,是去水泽公学用餐,还是继续看看?”</P>
李世民站在路边树下,仰头,道:“栗子树?”</P>
“是!”</P>
杨卿回道。</P>
“树干直挺,不随风摇摆,是栋梁之材!”</P>
李世民摸着碗口粗的树,赞叹道。</P>
一行人朝村子走去,辋川河岸白玉石栏十分精美,石柱上的莲花栩栩如生。</P>
随行大臣交头接耳,杨淑妃面色难看,看了一眼杨卿。</P>
杨卿走回来,就被杨淑妃揪住了耳朵。</P>
“疼!”</P>
杨淑妃松开手,气的肝疼,不知说什么。</P>
广场青石铺地,栗子树如棋子般布置整齐。</P>
每隔一段距离,树下布置石椅。</P>
健身器材旁有游人好奇上手,李世民扫了一眼,继续朝村里走去。</P>
一片片庭院典雅俨然,家家户户门口有石柱灯。主人家见到杨卿热情打招呼,杨卿一一点头回应。</P>
李世民笑道:“你小子很受欢迎啊!”</P>
这话是不是可以引申为得民心?想到这,杨卿一阵惧怕。</P>
“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见多了,熟悉而已”杨卿解释道。</P>
干净整洁的青石街道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垃圾桶。</P>
“这是垃圾桶,路面树叶什么扫到一起,倒入其中,可当柴禾用。”</P>
杨卿指着垃圾桶解说道。</P>
房玄龄等大臣点头肯定,不予置评。如今长安城边缘街道脏乱差,可借鉴,不能说出来。如说了出来,就是打朝廷脸。</P>
“去村民家看看”李世民停了下来。</P>
“客人不嫌弃,就到俺家坐坐。”</P>
郭二娃上前热情邀请,“那就打扰了”李世民进入郭二娃家。</P>
“你们是公子带来,有什么麻不麻烦的。”</P>
水泽村庭院采用后世北方两院板式,外观简单朴实。</P>
进入卧室,杨卿详细解说新构造。</P>
“此为火炕,冬天睡觉不冷。柴禾进口和烟囱在外面,十分方便省事。”</P>
尽管有了煤炉,冬天屋子暖和了些。床榻依然有些冰冷,很难舒服入睡。</P>
一行人来到灶屋,好奇看向火灶。造型十分新颖,风箱卡在专门凹道,前后两个铁锅,一大一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