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两个逆子,太不像话了!(1 / 2)

诗会拔得头筹之人,将被赐予令人艳羡不已的七品官身——四门博士。</P>

而在武林大会中勇夺桂冠者,则可一步登天,直接获封七品中镇将之职。</P>

余者也可根据其才华任用。</P>

这两条消息仿佛一阵狂暴的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各大道州。</P>

位于河东道与河北道附近的河南道、山南东道以及山南西道等地的习武之人和才子们得知此讯后,兴奋异常,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魏州和蒲州之路!</P>

这些人心中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要么凭借自己卓越的文采在诗会上扬名立万,要么依靠过人的武艺在武林大会上大放异彩。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才华的绝佳机会,更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P>

毕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条门阀制度已经将他们压抑太久了!</P>

于是,各地的英才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孤身一人,背负行囊独行;有的则结伴而行,相互激励。</P>

一时间,道路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P>

他们或骑马疾驰,或徒步飞奔,只为能尽早抵达目的地,参与这场盛会。沿途的客栈、酒馆也因此热闹非凡,客人们谈论的话题无一不是关于此次诗会和武林大会的种种传闻。</P>

长安,太极殿内气氛肃穆凝重。</P>

在那三个子侄离去后,李世民便回了长安,此时正值早朝,李世民迈步走进殿中,端坐于龙椅之上。</P>

这时,户部侍郎崔斐文一脸愤慨地站出来,拱手施礼,高声说道:“陛下,微臣要弹劾越王和汉王!”</P>

其声音洪亮,响彻整个大殿。</P>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审视着崔斐文,语气平缓地问道:“弹劾?他们二人不是前往灾区赈济灾民去了么?你要弹劾他俩何事呢?”</P>

其实,关于李恪与李泰的一举一动,早已有人暗中禀报给了李世民。</P>

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心知肚明,并表示默许。</P>

毕竟,这一切都是出自李长安的谋划。</P>

前面两项举措已然取得显着成效,尽管尚不明晰举办这两场盛大活动究竟意义何在,但想必其中必有深意。</P>

“陛下,越王和汉王假借赈灾之名,大肆铺张地举办所谓的诗会和武林大会,其真实目的昭然若揭——他们无非是想借着这些活动谋取私利罢了!如此行径实在是荒谬绝伦、贻笑大方啊,请陛下当机立断将两位王爷召回京城,并派遣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前去主持赈灾事务!”崔斐文一脸肃穆,言辞恳切地道。</P>

然而,这番义正辞严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P>

在如今这个现实无比的社会里,人们所比拼的并非个人能力或才华,而是出身背景与家族势力。</P>

一个人再会写诗、再精通武艺有个屁用?</P>

终究抵不过那些天生就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子弟们。</P>

就这些寒门出身的人也配当官!</P>

“这两个逆子,真是太不像话了!”李世民怒发冲冠地吼道,他的声音震耳欲聋,整个宫殿似乎都为之颤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