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王献之的破体一笔书能力(2 / 2)

于是便有了流传至今的“玉版十三行”。</P>

“好你个贾似道,遇到喜欢的,也不用跟乾隆一样,盖这么多章吧。”曹子建看着那六枚收藏印,忍不住吐槽了起来。</P>

一件书画作品,盖的收藏印章越多,说明藏家对这幅书画越是喜欢。</P>

就好比乾隆,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光印章就盖了八十多枚。</P>

题字更是举不胜数。</P>

原本《快雪时晴帖》仅仅只有二十八个字。</P>

硬生生被乾隆整成了六米长的长卷。</P>

但收藏印再多,并不能当做这幅书法就是真迹的证明。</P>

因为收藏印只是代表这件书画作品的流传经过情况,即所谓的流传有序而已。</P>

要知道,乾隆这样的皇帝还将赝品《富春山居图》当做真迹来疯狂盖章和题跋呢。</P>

不过,曹子建有储物戒指,他马上就能知道答案了。</P>

收拾了一下心情,曹子建盯着面前的法帖,心念一动。</P>

【叮,储物戒指检测到宿主存入一件王献之《适奉贴》。】</P>

【恭喜宿主,获得王献之破体一笔书能力。】</P>

“居然是破体一笔书。”曹子建双眸一亮。</P>

这可是王献之独创的。</P>

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多体兼容式的“行草书”和“一笔书”。</P>

王献之之所以能跟他父亲王羲之被称为‘二王’。</P>

破体一笔书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在每一幅王献之的传世书法神品中,都没有墨守成规、拘泥形式,都有所突破和创新。</P>

因此,王献之才被公认为“破体书”的开山鼻祖。</P>

受到他影响的书法大家很多,比如怀素、颜真卿、米芾等等。</P>

不同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喜好,宋徽宗则非常喜欢王献之的书法。</P>

据说,当时宋徽宗收藏了王献之的书迹多达八十余件。</P>

但流传至今的,不超过七件。</P>

很快,曹子建就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开始被带到了另一个地方。</P>

这是一个王府别院之中。</P>

入眼处,是十八口大水缸。</P>

在水缸中心,一个穿着青灰色宽松大衣,仪表堂堂,并且一丝不苟,样貌威武端庄的青年正在忘我的奋笔疾书。</P>

对方写的每一个字,就如同一道记忆,没入曹子建的脑海。</P>

曹子建也不知道自己看着对方写了多久的字。</P>

但他明显感觉到了天气变化。</P>

春去秋来又一春。</P>

一直到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全部被青年写完,曹子建的意识才回归了现实。</P>

“一笔写成,兴之所至。”感受着脑海中多出的记忆,曹子建觉得自己对于书法上的领悟又加深了许多。</P>

当即心念一动,从储物戒指内取出文房四宝。</P>

开始了写作。</P>

不多时,曹子建写出了好几幅字。</P>

每一幅,笔画都是劲利灵动,风神飘逸。</P>

“不知道谢丹青看到这幅书法会是怎样的表情。”曹子建暗道。</P>

不过他也就想想,没打算展示。</P>

毕竟这太过惊世骇俗了。</P>

将东西重新收好,曹子建看了看时间。</P>

已经早上7点多了。</P>

索性也就不睡了。</P>

洗了把脸,这就出了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