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过去,秋天走了,冬天来了,天冷了起来,风呼呼的吹着,外面已经一片萧凋,树木早就成了光杆,到处都灰蒙蒙的感觉。
于巧晴特别怕冷,这算是她在矿里过的第一个冬天,从前在家乡,即使冬天,天气也不会太冷,可是矿里不同,从入秋就开始加衣,先是厚外套,然后是毛衣加厚外套,再然后毛衣,毛被心加最外套好了,现在真是到冬天了,就成这副样子了----每天都要穿着两件毛衣,一件厚厚的棉袄,毛裤,棉鞋,矮矮的人顿时像个圆球似的,滑稽得不得了,其实穿这么多,真的好累,可她还是选择穿成个球就这样,于巧晴还是冷得不敢走出门,就守在屋子里的火炉边烤火,不是迫不得已,绝不离开。
这烤火的炉子是特制的,矿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没办法,如果没有这神器,漫漫冬日可怎么过呀?其他地方于巧晴没去过,也不知道那些地方的冬天如何,但是相较于以前在家乡的冬天而言,这里的实在是太冷了,实在是受不了的而普通的炉子用来烤火的话既不方便,也容易引起中毒,所以就都用这种特制的炉子,至于是矿里面的人自己发明的,还是从其他地方传来的,也没谁知道,反正挺好用的,因此很快就传开来了,毕竟,好东西总是不会被埋没的。
炉子是矿里机修班里的师付做的,至于是买的,还是矿里的福利不得而知整个炉子都是用铁制的,包括了烟囱,桌体,炉体,还有下面装煤渣的,除了炉体与下面装煤渣的地方是连在一起的外,其他几部份都是可以拆分的,这样到天气回暖时就可以拆卸了放好,等天冷了装上便用
主体炉子是中空的圆柱形,大约可以放四个煤饼高一点,底部焊接着炉箅子可以放煤饼,下面连接着一个大出十几厘米一圈来的中空圆饼,大约也有二十厘米高,它有几个好处,一是换煤时如要有破了的煤渣掉下去,不至于弄得脏兮兮的,只需从下来的炉盖用小铁钩将炉渣耙出就即可,再个烤火时还可以把脚放在边沿,非常暖和,而且,洗了的袜子,鞋子,手套等小东西可以放在边沿,很快就能干。侧面开了个圆孔,也连接着个圆筒,这是煤子的出气孔,有一个盖子,可以简单控制火的燃烧情况
炉子主体还包括了上面的面板,一张与底下煤渣仓一样宽的钢板接上去的,中间有一圆孔,这是换煤的出入口,有一个带圆环的铁盖可以盖住,每次换完煤就盖上,就不会有明火露出来的安全隐患。
炉体侧面开了一个通烟口,用时需要连接两要大圆铁管,也就是烟囱了。烟囱并不是直直朝天的,而是大约两米长的样子便呈数字“7”拐过去,安装时便可将它向窗户外延伸出去,而不需要从房顶特意留出孔来。烟囱与炉体用几个粗大的螺丝连接,这必须做到严丝合缝,要不然水汽回流,会很麻烦。火烧起来后,烟囱的温度还挺高,一般都会有一种隔热的胶布把下面立起来的那部份缠上,不至于那么烫,一般都在人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之内,再怎么样,安全第一。
炉子上架着一张钢板做的方桌,可以移动的,桌脚都是会做成围栏的,也不用担心一不小心踢到炉子烫伤。而桌子其实并没有直接接触煤火,只是借助于些许的连接导热,所以不会特别烫,只是一种很舒适的温度。冬天饭菜冷得快,一般都是将它当饭桌用的,即使吃得慢,还是能够保持饭菜的温度,特别好。吃完饭,将其当作孩子们的书桌,看书写作业,手也不会冻得抓不住笔。晚上昨睡前,把桌面清理干净,可以将还有些湿润未干的衣服放在桌面上,层层叠叠也不怕,第二天早上起来,也就干透了。就是一物多用,在这寒冷潮湿的季节是特别重要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