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最后一名是谁?(1 / 2)

华阳太后的举措很快传达到了昌文君的耳朵里……昌文君肯定表示百分百听话的。

因为对于昌文君来说,他最大的靠山就是华阳太后,论言语份量,甚至华阳太后在他这里比皇帝御令都更加重要。

毕竟他若违逆了嬴政,还有华阳太后出面说情。

如果是昌文君触怒了华阳太后,那可就没人替他说情了。

就这样。

昌文君立即让人去调来五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尔后。

他道:“几位家主想来对于齐地发生之事,也都有所耳闻的吧?”

昌文君没有立即开门见山。

他要用血屠稷下的前车之鉴,让楚地五大家族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还有夫子创作的三字经、百姓家和千字文都是能够亘古流传的启蒙典籍。

这时。

“确有耳闻。”

共敖率先接话,他声音粗犷,大嗓门的道:“那田氏之人试图谋逆,胆大包天,罪大恶极,理应受到极刑惩戒。”

“还有曲阜孔氏竟然布置出了东郡陨石案,当真是包藏祸心,该当灭其三族。”

“至于血屠稷下嘛,说老实话,我虽不喜欢儒生,但是对稷下学宫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儒家八派竟敢包庇天命凶犯,这确实触及到了底线问题。”

……

共敖还挺会说话的。

他对稷下学宫的印象好,是因为世家大族都想尝试把孩子送到稷下学宫教育。

可现在秦廷却让稷下学宫血流满地,无论怎样的原因自,都会出现些许的诟病。

但秦廷对儒家八派、曲阜孔氏和田氏一族查证出的罪名,他也都是非常认可的。

故。

共敖觉得自己绝对算是大秦的顺民。

随即。

宋义满脸市侩相的谄媚道:“君侯,我肯定是无条件支持朝廷在齐地的所有决策……另外我还听说大秦有隐仕高人惊现,雄辩稷下,更是在问刑子张正之时,创作出了少年诸夏说。这绝对可称是我大秦的再世圣贤了!”

少年诸夏说,如今确实声震天下。

只是宋义整个人无时无刻都透露着过于谄媚的模样。

典型的笑面虎。

而且还是很假的那种。

搞得昌文君也连连蹙眉,同样的话从宋义嘴里说出来,总让他感觉相当的不舒服。

相比之下。

共敖看似粗犷,大大咧咧,实则还是挺有亲和力的,最起码不会让人心生排斥。

再观屈景昭三家。

屈衡主打的是不卑不亢,毕竟他是楚地大贵族,平时也没少给昌文君送礼,这次他更是专门花了大价钱,挑了一枚价值连城的玉珏,专门进献给华阳太后。

所以,屈衡自认也算把钱花的够到位了,只要能够跟华阳太后搭上线,他也就没必要跟宋义那般……恨不得笑成菊花脸,着实让人倒胃口……

忽然。

资历和年岁最长的昭弘轻声道:“君侯,要我说那位堪称秦公的大贤,最令人惊叹的一手,其实并非是舌辩群儒,而是开创出了推栏,以及试图推行基层启蒙教育。这可是跟军功爵位制度的赏罚明断……有些相悖啊!”

“但那位秦公依然振臂高挥的做了,就冲这一点,确实让人服气。”

“他何止是圣贤?更可称是个伟人啊!”

“对于这等伟人,我等理应隔空相拜之!”

……

说完。

昭弘竟然真的十分正式的直起上半身,开始大拜起来。

好一番折腾。

把昌文君看的是眉头越发紧锁……

正所谓听话要听音。

屈景昭三家中。

最难搞的就是这个昭弘一族。

现在昭弘这个老家伙,公开言及夫子的教育普及,乃是违背了军功爵位制度的赏罚明断。

然后昭弘又各种阴阳怪气的说夫子是圣贤,更是伟人……

还各种大拜!

这等于昭弘摆明了反对基层教育普及,因为触及到了知识垄断的利益,外加一个深层理由。

那就是楚地讲究图腾祭祀什么的。

如果民众全都蒙学开智,变聪明了,忽悠不住了,可咋整?

如此。

看似全民开智,会让朝廷的统御成本增加。

实则是地方豪商更怕全民开智……

因为朝廷占着正统之名义。

正常情况下收税都是有规章制度的。

可地方豪强鱼肉百姓,那真就一点道理都不讲的。

所以。

全民开智固然会给朝廷增加一些统御难题。

却也能让地方豪强有所收敛,不至于把百姓油水压榨到一百年以后。

这特么单是想想都感觉太过离谱……

“呵呵!昭公,我希望你此时此刻赞叹夫子之言,都是出自真心。”

昌文君警告道:“夫子推行基层启蒙教育,并没有动用诸子百家任何的古之典籍,而是亲自编撰出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最起码让百姓知晓姓氏为何物,还有明白基本的礼义廉耻,这又有何不妥?”

“至于军功爵位的荫学特权,原定的诸子百家高端教育,依旧是只有获得军功和事功者,方可学习。”

“比如你们如果想让子孙后裔获得荫学资格,首先就得迁入关中,完成科举九品之考核,直至成为官吏获得事功政绩,最后才能荫及家人。”

……

昌文君再度强调了一下迁徙入关中的重要性。

你若是不服从朝廷的安排。

以后小孩就不能学习诸子百家的古之典籍,而且家中还不准私藏之。

不然就是违法。

届时。

你还真就得感激夫子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好歹让你的子孙后代能够识字不是?

随即。

虚弱病残的景清连连道:“君侯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啊!朝廷的陵邑迁徙制度,我们一定会带头服从的。还望以后进入关中,能蒙君侯多多照拂,我们毕竟都是同宗一脉,皆为芈姓,未来理当效忠二世,共襄大秦盛世!”

景清一开始说话的声音还比较小,后面越来越激动。

显然。

五大家族中。

他是比较真心归顺于大秦的。

原因是扶苏……让景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扶苏现在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二世皇帝,政治基础乃楚系秦臣派系,背后又站着华阳太后。

挺顺那位隐仕秦公,也亲自教导过扶苏……

那这说明稳了啊!

扶苏身上流着部分楚人的血,又贤名加身。

这么一来。

只要他景氏一族未来多多表现,前途总归还是能够预见的。

甚至于……景清还想跻身成为新的楚系秦臣派系,也就是扶苏的政治班底。

唯有如此。

他景氏才算真正的平步青云。

“我果然还是更愿意听景公说话。”

昌文君对于五大家族的印象排名。

大约就是:景氏,共氏,宋氏,屈氏,昭氏。

即,待会儿若是非得杀鸡儆猴。

他肯定会从宋氏、屈氏和昭氏中间挑选。

对于表现良好的景氏和共氏。

昌文君能保则保。

倘若实在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于是。

昌文君看了看外面,道:“好!闲谈结束,接下来我将会检查一下你们五位家主,自身对于秦小篆的学习进度。”

“就拿夫子的三字经进行临摹誊写。”

“你们可以再行阅览一番,一炷香后,检查便会开始,标准是一百字为及格线。”

“此事为皇帝陛下钦点考教,尔等切记要认真对待,胆敢敷衍,必然重罚不饶!”

……

昌文君正式宣布检查考教诸事。

在场五位家主瞬间傻眼!

尤其是共敖……

共敖属于妥妥的武夫,他从小对文事就没啥兴趣,楚文都会的不多,现在竟然让他誊写秦小篆,绝对是要了他的亲命了。

其次便是宋义、屈衡和昭弘。

他们三人其实都想好了要如何应付文字一统国策。

即:推出家族旁支中的一位替死鬼。

说白了就是朝廷的政策,我都非常配合的吩咐下去了。

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力。

现在如果朝廷追责,那我就找几个旁支族人,推上去顶罪即可。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