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食盐官售(2 / 2)

制作出来后,一计算成本,大臣们都惊讶了,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以前制作一斤盐需要一百文的话,现在只需要十文,当然这是成本价,售卖价格,本地基本上就是出厂价的二到三倍,出国以后起码三倍以上,觉得贵吗?</P>

很贵,但这就是古代的真实写照,你以为你穿越能呼风唤雨?别做梦了,你盐都吃不起的。</P>

一般食盐价格就是七八十文左右,这是和平时期,战争时期起码三百文以上,本国会便宜点,但是最少也在一百五十文以上,古代运输极其困难,沿途山贼土匪不断,别说这价格,再高也得吃。</P>

等第一批盐制作出来以后,李旭就开始全国贩卖,卖五十文一斤的价格,别以为李旭黑,五倍的价格这不是抢劫吗?但是以前卖一百五,现在只要五十,怎么是抢劫?</P>

现在各国战事不断,李旭需要资源,需要钱来发动战争,等以后一统天下,李旭自然会让价格低下来,现在自己也有心无力,就这,国内百姓还感恩戴德,如此便宜的食盐。他们终于也可以吃得起了,百姓在大明的幸福感,在其他国家是体会不到的,大家争相给李旭建生祠,立长生碑。</P>

这个生意在国内不允许商人插手,你要卖?可以,一百文一斤的价格。自己拿条子去盐场拉,官府不负责运送,但是负责你在本国的安全,现在也没啥危险,土匪山贼都纷纷跑到其他几国,大明是不敢待的,这是真剿匪啊。</P>

商人们欣喜若狂,以前哪怕是自家产的盐,也没这么低的价格啊,以前制作成本都高于一百文了,何况是进货成本呢?盐场不要赚钱的?这又不是慈善机构,以前进货最低价都是一百五十文以上,这还是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就一百八,两百也有可能,贩卖到国外多少钱?三百文起步,还不是你想要多少有多少,是我愿意卖你多少就卖多少。</P>

现在一百文就能进到货了,而且大明境内除了后燕,都通了直道,四马车并行的道路,这是多么节省的运输成本啊,卖到外国二百文都赚麻了,外国商人还得感恩戴德,以前各国只有靠近沿海的后燕,南陈小部分地方,南宋才有食盐出售,其余地方都是小型的井盐,产量根本不够,全靠这几个国家的食盐活命呢。</P>

李旭还定了规矩,商人拿货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交易的不一定都是钱,可以是人口,粮食,李旭规定:</P>

当商人交易到达一万人口以后,会减少半成的价格把食盐给他们,</P>

交易够五万人口以后,再减半成,</P>

交易够三万担粮食,可以减少半成,</P>

交易够十万担粮食,再减半成,不可以累计,最多减少到八成的价格。</P>

大明商人知道交易人口是触犯各国底线的,他们也不敢进入各国境内,而是联系各国商人到边关交易,大明商人办不了的事,在各国商人眼里根本不叫事,谁家没个边关守将的亲戚呢?</P>

一句话,放不放行?不放?那就给你钱,给你好处,给你分成。</P>

还不放?你他么脑子有泡吧?捡钱的生意你不干,你和我过不去是吧,等我回去找你爹,看你还狂不。</P>

盐可是战略物资啊,贱民才值几个钱?粮食?世家粮仓多的是,这么赚钱的生意你敢拦我,我和你没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什么深仇大恨敢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