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阿娘同意了(1 / 2)

“哎,今天又是阴天。”顾长宁坐在门边的小杌子上,探头看了一眼外头的天气,叹了声气,闷闷不乐的说道。

自从何夫子给哥哥他们放假的这五天以来,每天都是狂/风/暴/雨,闪电雷鸣,还一下就是一整天,让人连门都不能出!

而在这之前就算是有雨,也只是下一阵子就停了,通常是上午下过一场,到下午地面就干了,何曾像同这几天一样,从早一直下到晚上。

有时候半夜睡的迷蒙间也能听见雨点敲打屋顶的声音,实在扰人清梦!

要说下这几场雨有什么好处,大约也就是让天气变得更清凉一些这点了吧。

杨惠芸听着女儿抱怨的声音,好笑的摇了摇头,道:“也就你觉得下这几场雨不好了,咱们村的田地离河流比较远,每日那些种田的都要挑水灌溉,巴不得下几场痛痛快快的雨,好让地里庄稼喝个够,省得他们大老远的去挑水回来了。”

“唔……这倒也是。”顾长宁听了这话点点头,“后院的一亩菜地我都种满了蔬菜,之前天气热的时候一天要浇好几趟水,而且像正午最晒的时候是不能给土地浇水的,以免烫伤作物的根,现在有老天帮着灌溉,确实省了我不少力气。”

她将后院的菜地全部种满不单是为了给自家吃,有部分是为了要留种的。

用来留种的蔬菜一般都会种到开花结籽,就不能拿来吃了,因为太老。

所以顾长宁在心里粗粗算了一下冬天需要用到的菜种数量,干脆把后院的地都给种了,这样冬天在屋子里种菜的时候也就不需要边种边留种了。

但是这样一来她的活就多了,更别提她还给自己找了许多事。

像是孵小鸡啊割柳条啊,还有柴禾的收集是断断不能省的,顾长宁就没怎么休息过一天,导致她还不习惯像现在这样待在屋子里什么都不做的日子,只觉得自己恨不得冲到院子里做点什么才舒服。

杨惠芸见她一副坐不住的样子,直接唤了她来,给她找点事情做,“宁宁你来,阿娘教你另一个新的刺绣针法。”

“好嘞阿娘!”顾长宁一听有新的针法可以学,立即振奋起来,情绪高亢的挤到杨惠芸身边坐好,认认真真的学习新的绣艺。

虽然顾长宁在刺绣上展现了她聪明绝顶的天赋,但杨惠芸怕她贪多嚼不烂,索性每个针法学习的时间都被她严格控制,当她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教下一套针法。

杨惠芸想了想,差不多也就这两日该教顾长宁新的了,刚好这会儿又狂风骤雨,别的事都做不成,干脆就现在教她吧。

其实杨惠芸教顾长宁的是苏绣,在杨父还没去世的时候,住在杨惠芸家隔壁的是一位专门绣苏绣的绣娘,她年纪大了便从绣坊里退了下来,寻一处安静的地方准备颐养天年,结果发现杨惠芸的刺绣天分。

绣娘不想自己的技艺失传,便手把手教了她八年,直到最后因病逝世。

现在又是轮到杨惠芸把这门手艺传给顾长宁了,她想起来不禁有些感慨。

顾长宁跟着阿娘学了一阵,眼见外头的雨势小了一些,她赶紧取出一把油纸扇去灶房做饭,然后再将做好的饭菜端到阿娘房里,叫顾淮安过来吃饭了。

有时候雨下的太大,他们就不在南屋的正堂吃了,直接改到顾山夫妇的房间里。

杨惠芸看着埋头吃饭的儿子,想起顾长宁前几天突然提及到的云山书院,眸光闪了闪,终于在心里下了决定。

其实兴水镇学堂的何夫子文采也是极好的,只是同书院的夫子比起来,还是少了几分周全。

若是顾淮安有机会去书院念书,不说能不能考中,单是见识一下那些名士大儒也是好的,若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二,书院就不算白去。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例子,不就是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跟氛围才搬迁这么多次的吗?

杨惠芸对冬天种菜这件事最终还是点了头。

得到阿娘的同意,顾长宁便开始着手准备起来了。

顾淮安也在此时才知道妹妹的计划与打算,很是吃惊的看着她,像是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她敢说要送自己去书院这样的话。

假若这个方法可行,去书院完全不是梦话!

顾淮安内心莫名一阵火热。

往常他都是下了学之后就回书房抄书,一直抄到晚饭做好,吃完了饭再回书房抄上半个小时,而后等到天一黑,光线昏沉之后他才放下手中的笔,到院子里边乘凉边复习默诵今天夫子讲过的内容。

自从顾长宁把她的计划同他一说后,顾淮安每日必做的事情便多了两项——挖土、捡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