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才情学问在交谈中是可以看出来的,顾长宁虽然读书不多,只粗浅的念了几本书,习了几个字,但也能听得出来翁老在为她叙述的过程中,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可见是有才华的。
偶尔谈到兴起处,还不忘高歌几首诗词,却一点也不显突兀,很是自然,一看就知道他满腹经纶,有真材实料的。
这样的人,不去做个高雅的风流文士,却跑去做外人都瞧不上的乞丐,顾长宁着实费解。
听顾长宁问到这里,翁老罕见的沉默了一秒,旋即又若无其事的说道:“那样多累啊,还不如做个潇洒自由的乞丐,每天吃饱喝足了就坐在门檐下晒着太阳,多惬意。”
顾长宁歪着头扫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这种一瞧就知道是有隐情的,还是别太好奇的好。
顾长宁本想贴心的略去这个话题,没想到最后倒是翁老自己憋不住,还是忍不住说了。
“我年轻时候啊,在我们那一带还是小有名气的,像什么鉴赏会、赋诗会、花会这类的宴席,都少不了我的影子,大家都盼着我去,主人家争先恐后的给我下请帖,不过那个时候的我,一向不屑同这些人来往,嫌他们太过俗气!”许是想到了当时的画面,翁老面上一阵唏嘘,“我那会儿还是个性格高傲的少年,心中一腔热血,满是凌云壮志,立志有天要坐上位极人臣的位置,一展我的雄心抱负!”
大概可能是因为他的语气太过自然,顾长宁从心里油然升起一种莫名的信任感,相信他的话,此刻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他,聚精会神的听着。
虽然她听得认真,只是翁老说到一半像想起了什么似的,高亢的情绪瞬间跌落下来,变得有些落寞:“哎,都是好几十年前的事了,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言语中还是透着几分感伤的。
这份感伤很快消失,还不待顾长宁说些什么,翁老已经兴致勃勃的为她介绍起其他各地有趣的事情,顾长宁听得津津有味,一晃的功夫,翁老把两只鸡都给吃了,嘴巴是吃的油光水滑的,坐在那里不时打一个饱嗝,慢慢回味刚才吃到的美味。
顾长宁故事也听够了,见时间差不多了,她再不回去阿娘该担心了,她便没再继续听翁老说下去,同他道别一声,就离开了破庙。
从官道上下来,她正要拐进回村子的入口时,余光略略一扫,发现一旁的林子里有个人因为脚滑摔倒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声音,她赶紧上前去扶她。
“老奶奶,您没事吧?”那老妇人是背对着顾长宁,她见老妇人头发已经变得花白,猜想对方年龄应该跟她阿爷差不多,便这么喊着,伸手把她给扶了起来。
“你是……”那位老妇人看着有些淡漠不好接近的样子,她仔细打量着顾长宁,略略皱了眉头问,更显得几分距离感了。
“老奶奶也是杏花村的吗?”顾长宁对她没有印象,但见她就出现在村子入口附近的小树林,她想着杏花村附近的村子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不会特意有人从自己的村子跑来他们村子边上的小树林吧,所以才有此一问。
“嗯。”老妇人神情淡淡的点了点头。
她运气好,正好摔在软一点的土地上,地上还有野草树叶垫着厚厚一层,倒是没什么影响。
顾长宁见她好像没摔着,便松了手,站在一旁乖巧的说:“我也是杏花村的,我阿爹是顾山,我们家就住在杏花村的西边。”
她也不知道这位老奶奶认不认识自己的阿爹,左右杏花村也有好几百人,不认识也正常。
但不认识归不认识,兴许听过也说不定。
果然,她看见在她介绍了自己之后,老妇人的眉眼动了动,虽然表情也没比方才好多少,总归没有泛着冷意了。
想来应该是听过的。
“谢谢你了,小姑娘。”老妇人点点头。
她的身旁还放着一个篓筐,里面装满了枯树枝落叶等等,顾长宁见她动作不自然的想要拎起篓筐,知道她就算没摔伤,估计也是碰到哪了,于是她主动拎起篓筐,对着老妇人道:“我正好也要回村子,老奶奶你住哪里,我送你回去吧。”
老妇人看了她几秒,垂下双眼缓缓点了点头,没有拒绝她的好意,顾长宁就背着篓筐跟在她的身边回去了。
让顾长宁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妇人居然是住在西南边,并且还是住在最尾的那栋破败小院子里,她呆了一下,才想起把篓筐还给老人家。
“那我就先回去了……六伯祖母。”顾长宁纠结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喊出称呼。
这会儿再装不认识怕是有点晚了。
老妇人也不觉得意外,她什么话也没说的冲着顾长宁点了一下头,就拎着自己的篓筐一拐一拐的回了院子,把门从里面关上。
因为顾长宁送她回来的时候就站在大门口,将里头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整个小院子她唯一能形容的就是破,十分破,破的感觉像是荒废的房子一样。
屋子的门都已经坏了,一半歪斜着,窗子几乎整面都是破的,她就算站在门口也能从破洞的窗子看到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