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评,就是这样的人,开创了大唐的另一个盛世?”</P>
项羽神情复杂。</P>
开元盛世,他还记得先前对李隆基前半生的评价。</P>
“文治是没什么毛病的,武功方面就不用多说了。”</P>
老朱想了想道。</P>
评判一位帝王,绕不开文治武功这两点。</P>
哪怕只擅长其中一样,只要能够坚持到底,大抵也算得上明君。</P>
可惜李隆基只坚持了半生的文治,随后便沉沦享乐无法自拔。</P>
“等等,这安禄山,似乎有点东西啊。”</P>
其他人都在激烈讨论,李隆基晚年究竟能昏庸成什么样,才能让这般鼎盛的大唐由盛转衰之时。</P>
赵匡胤忽然发现了一处不同寻常之事。</P>
安禄山竟然直接舍弃了大部分城池,将整个大燕朝廷的大军尽数聚集在潼关之下。</P>
同时世家也都在疯狂抽调人手。</P>
哪怕平日里朝廷与世家都是互相算计的状态,可眼下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P>
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单独抵挡住李二的攻势,他们唯有合作才有胜算!</P>
作为曾经成功的叛军,安禄山很清楚的知道。</P>
只要李二想攻入长安,再建大唐,那他便一定要自潼关而过。</P>
在这种情况下,分兵驻守各大城池绝不理智。</P>
在大唐太宗的名声之下,大燕朝廷的大军损失之后多半都得不到补充。</P>
反而太宗麾下的大军只会越打越多。</P>
且一旦李世民起势,己方守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直接倒戈。</P>
所以在赵匡胤看来,安禄山的决断无疑是最正确的。</P>
收拢兵力,于潼关之下,与李二决战!</P>
避免无意义的消耗战,转而以这一战定乾坤!</P>
“有点意思,果然能任三地节度使,安禄山还是有些能力在身上的。”</P>
对于他的举动,老朱也表示认同。</P>
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这是一名顶尖的将领必须要拥有的战略眼光。</P>
安禄山的魄力,赢得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可。</P>
也为他赢得了一线机会!</P>
与李二正面公平一战,角逐这场挑战胜负的机会!</P>
“唯一有机会逆转这场挑战的方法都给他找到了啊。”</P>
在安禄山这一手操作之下,这场挑战又增加了些许的悬念。</P>
天幕之中。</P>
李二也发现了,自己这一路逼近长安属实是太过轻松。</P>
乃至于接连数座城池,都没遭遇到半分像样的抵抗。</P>
若是猜不出安禄山的打算,那他也不配为天策上将了。</P>
“陛下,潼关之下,恐怕就是我军与叛军的决战之地。”</P>
“是否要先修整一番?”</P>
潼关外百里,探子已经发现了敌军的眼线。</P>
双方对于彼此的想法,也都已经很清楚。</P>
“决战?你觉得我军的胜算有多少?”</P>
李二站在帐外,目光定定的看着潼关方向。</P>
“安禄山的选择很聪明,将决战定于这潼关之外,胜负怕是会在五五之数。”</P>
郭子仪实话实说。</P>
“那朕又为何要与他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