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1 / 2)

戏明 春溪笛晓 2041 字 6个月前

文哥儿得知丘濬支持自己,又拉他一起看国子监生为家中姐妹所写的祭文。

这种情真意切的内容,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得出来。

“写得特别好。”文哥儿在旁边给丘濬讲自己的看法,“好到让人觉得要是世上没有这篇文章就好了,说不定他的妹妹还活着,不必早早夭折。”

丘濬听了文哥儿的话,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一个当代理学大家,平时岂会去关心女子的双足,便是心里觉得缠足不好,追求“金莲三寸窄”更不好,可也不会为了这种事去开腔。不然好事者听了,会说你堂堂讲学大儒怎地净盯着女儿脚?

男人只管外面的事,内宅诸事交给女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你一男人对内宅女子的裹脚布指手画脚算什么事?

对上文哥儿澄明的双眼,丘濬说道:“也就你还小,说什么都不必顾忌。等你长大了,许多话就不能说了。”

文哥儿有点不明白,奇怪地问道:“不是长大了,能做的事更多,能讲的话也更多吗?”

像他想要把檄文传遍京师,便要扯上老丘他们的名头。要不然就署他自己的名谁搭理他呢?

难道许多话真的要占着“童言无忌”的便利才好说出口?

作为一个常年得罪人的资深杠精,丘濬对此还是很有心得体会的。

丘濬说道:“等你长大了,能做的事、能说的话也不一定会比小时候更多。旁人都不做的事你做了,你便是离经叛道;旁人都不说的话你说了,你便是标新立异。”

文哥儿听着丘濬的经验之谈,唉声叹气地说道:“我要是能永远不长大就好了。”

丘濬没好气道:“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文哥儿道:“那等我长大以后,离经叛道的事我还是要做,标新立异的话我也还是要说,才不管旁人如何!”他站了起来,分明还是矮矮的个头,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大不了我就去您老家海南那边安家,天天吃生蚝去!”

丘濬道:“到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人惯着你了。”

文哥儿的万丈豪情瞬间被戳破了,一下子瘪了下去。他坐回丘濬身边说道:“您就不能努力活长久一点,争取多惯我个二三十年!”

丘濬瞪他:“我什么时候惯你了?”

文哥儿才不管他的嘴硬,又精神抖擞地把两篇文章揣回了翰林院。

谢迁等人一看文哥儿活蹦乱跳地跑回来了,眼睛还贼亮贼亮,显见是一句都没挨丘濬的骂。

想想也是,丘尚书他老人家自己也是常出惊人之语的家伙,说不准他读了文哥儿的文章不仅不会骂,还会觉得文哥儿写得挺好。

不过不得不说,文哥儿还是现在这模样瞧着更顺眼,早上那蔫了吧唧的样子叫人怪不习惯的。

谢迁知晓文哥儿因为什么事才生出写檄文的想法,自是更不会怪他乱来。

如今他便看不得身边的人受苦,想来日后当家了能护着家人,当官了能护着百姓。

谁能不喜欢心性这样好的小孩儿?

他们作为长辈能做的也只有姑且先替他遮风挡雨,叫他能好好长大成人。

昨天半夜刚地震一场,朝中诸人都还没空关注檄文的事。

刘健劝下了朱祐樘,接下来的赈灾诸事便顺理成章地交由他负责了。首辅刘吉心情不是很好,下衙后听人说京师出现一篇由丘濬他们发出来的“檄文”。

一听到“丘濬”两字,刘吉顿时眉头一跳。

新仇旧恨一下子涌上心头来。

这个老丘,他看着很不顺眼。

刘吉叫人把那篇所谓的檄文拿来看看。

读过《讨“金莲癖”檄》,刘吉冷哼一声:“堂堂尚书关心妇人足,成何体统!”

至于署名是个四岁小子,刘吉压根不信。这样的文章是四岁小孩能写出来的吗?肯定是旁人教他写的!

谁教的?

这里头官最大的就是丘濬!

刘吉曾经致力于打击言官,发落了一大批弹劾他的家伙,腾出来的位置没少安插自己人上去。

如今刘吉占着首辅之位,虽说还是有很多人爱和他对着干,可也有不少非常听话的走狗。

这不是巧了吗?正好京师来了个地震,肯定是丘濬这老东西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而去关心妇人缠不缠足,以至于连老天都看不过眼了!

刘吉暗中叫人把文章送去一位言官家中,叫他抓紧时机参丘濬一本,最好能把丘濬撵到南京去。

他早看这老东西不顺眼了!

刘吉这边吩咐人罗织丘濬的罪名,李东阳他们也没闲着,都准备接下来能写诗的写诗、能作文的作文。

不过在那之前他们回到家后先与妻儿说起此事,看看家中上下的足纨能解不能解掉。都要写文章了,总不能自己喊别人放足,自家人还一直缠着足纨。

这要是被旁人知晓了,不得骂他们说一套做一套?

明朝中期寻常人家缠足不过是从小缠上足纨,好让女孩儿的脚掌可以纤细一些。等成年后脚掌不再长了,大多可以解去足纨正常行走,远没有发展到清朝那种需要终身缠裹的断骨式缠足。

除去夭折的次女,李东阳家中还有两个女儿,长女已经出嫁了,他与妻子朱氏商量的就是能不能把小女儿的足纨解了。

小女儿年方八岁,正处于缠足的关键时期。

这会儿解了足纨,小孩子的脚长得老快了,绝对能一天一个样。

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朱氏犹豫地说道:“这怕不是会影响她说亲……”

李东阳叹着气说道:“便是不解,旁人也会认为我们家没缠足的,何苦让她白受罪。”

他本不怎么与朱氏说起外头的事,现在事关女儿,他便把檄文的事与朱氏讲了。

要知道文哥儿算是把他们的名字全署上去。

这是有嘴说不清的事,你总不能跑出去反驳说“我们家女儿还是小脚你们别嫌弃”。所以甭管这足纨解不解,别人都会觉得他们家肯定是解了的!

何况他们李家的女儿,也不必学别人靠小脚来谈婚论嫁。

难道他这个当爹的知己好友遍天下,还担心不能给她寻一门好亲事吗?那等以脚大脚小来娶妻的人家,不嫁说不定是好事!

朱氏听了,只得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