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环节的考察重点,首先仍然是考生的故事构思能力。
从关键词,到一个故事,需要的是一组人的智慧。
但与前面的故事考察不同,此时考生不只是写故事,也不仅是讲故事,而是演故事。
正因为呈现方式是演,所以故事必须是落地的,可实现的。
专业点讲,这一环节要考察的,就是考生对“假定性”的还原能力。
很多人可以写故事讲故事,但一旦落实到具体还原,顿时懵逼了。
为什么?
因为发现自己的故事很难被呈现出来,缺乏最基本的可操作性。
有时候故事里很简单的一句,想要落实到舞台上,需要具体动作,具体台词,并且要通过这些,准确的表达出情绪。
对故事的具体还原,是一项重要的导演功课。
而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到了小剧场的舞台,便可以一目了然。
……
中午吃的是盒饭,学校给定的。
这味道,仅次于飞机餐。
尽管如此,还是有同学一次吃了两盒。
看着他们的饭量,秦默颇为羡慕,而他因为心情有些焦虑,连水都喝不了几口。
下午一点半。
所有人又被带到了楼下的小剧场。
看着其他组的同学,秦默这边的八位考生,都暗暗捏了把汗。
大幕拉开,是骡子是马都出来溜溜。
第一组上台后。
秦默他们作为第二组进行候场。
其他组的考生则在台下观摩。
观众席第一排的位置,导演系的所有教授和老师,基本上倾巢出动,全都来了。
十分钟的表演时间,必须准时准点,超时是会被叫停的。
第一组表演的小品内容,是车站。
他们故事背景,是春运火车站的站台上,有演归乡游子的,有演车站工作人员的,有演列车员的,人物分类还比较丰富,台词也算可圈可点。
但是明显有些地方衔接不畅,还有人忘词。
总体来说,并算是一个成功的表演,但如果以考试项目来看,有些表现好的学生,还是深受老师满意的。
“该我们了!”
十分钟后,第一组下场,秦默这组立即往台上走去。
因为没有桌椅板凳,所以另外七个人,都是席地而坐。
上午负责监考他们的老师,这时候走出来,向台下的教授们说道:“各位教授,各位老师,下面这一组表演的关键词是:上课!”
“好,开始吧!”
坐在最中间的一位教授开口,他是导演系的前系主任谢非,也是国内著名的第三代导演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代表作是《湘女潇潇》,而秦默对他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姜闻主演的《本命年》。
如今,谢老已经是79岁高龄,辞任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已经好几个年头,但依然在校任课,担任“京城电影学院大学生电影节大师班”的授课老师。
舞台上。
秦默扮演着老师这个角色。站在台侧先等候着。
其他七位考试,则前后左右交投鸡儿,嬉笑打闹。
“别闹了!”
这时,一声沉闷的低呵响起。
秦默从旁走了出来,看着几位考生,蹙眉道:“干嘛呢?干嘛呢?打铃了,没听见吗?还有脸闹啊?看这是什么了吗?”
他晃了晃手上的A4纸,低头瞅着这几位考生,在他们身后来回踱步:“上个星期你们的考试成绩!还有脸呢?你们班竟然有一个同学考了20分!”
“谁啊?”
“谁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