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此词一出世人不敢再作中秋词(1 / 2)

“铛!”</P>

催命的铜锣再次敲响。</P>

礼部署官高声道:“时间到,停笔!”</P>

房遗爱失魂落魄地看着桌前的两句诗,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忧伤。</P>

他侧过头看到杜荷桌面上的宣纸,虽然看不清具体的文字,可四行诗无不证明杜荷作了一首完整的诗。</P>

这回更加忧伤了。</P>

礼部的官员把诗收上去后,轻车熟路地密封,随后拿去打分。</P>

这一次还是休息两炷香的时间。</P>

评分高台上。</P>

上官仪看着眼前奇丑无比的字,他脸色一喜。</P>

“大才这一轮作的诗,竟然被我遇到了!”</P>

他心怀期待,开始认真地看起来。</P>

“《暮江吟》?”</P>

“临近黄昏,而前面就是曲江,这首诗作的倒是应景。”</P>

他低声呢喃两句,随后朗诵出来。</P>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P>

“最喜八月十五夜,雾似烟波月正浓。”</P>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后两句诗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P>

杜荷觉得现在时间是中秋,如果按照原诗写下来,并不应景。</P>

于是根据原诗的后两句内容,进行了一番修改。</P>

修改过的诗虽然没有原诗好,但影响并不算太大。</P>

因为这首诗的精髓,便在开头两句。</P>

褚亮和王绩听到上官仪念的诗,他们再次围了过来。</P>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P>

他们念完第一句,随后惊愕地转过身,看向下面宽敞的曲江。</P>

只见一道残阳铺在水面上,大半的江面被染成红儿色。</P>

微风吹拂,水波荡漾,整个水面变得波光粼粼。</P>

应景,太应景了!</P>

王绩激动地说道:“此诗当评甲等上!”</P>

褚亮也认可地点了点头。</P>

听到又有一首甲等上水平的诗,李泰心中在想,是不是写字丑的那个大才,于是走过去一看。</P>

果然是他!</P>

上面写的春蚓秋蛇的文字,除了那个大才,找不出第二个人。</P>

李泰认真地看了一遍诗后,也被前两句诗给折服。</P>

“本王觉得非常不错,评甲等上吧!”</P>

看到大家都这么说,上官仪直接在上面写了甲等上三个字。</P>

至于孔颖达的意见,此刻并没有那么重要。</P>

王绩提议道:“现在景色正好,还请现在把这首诗呈给陛下、百官以及百姓们看。”</P>

“不然等我们把剩余的诗评写完,太阳落山,反而不那么美好。”</P>

他的这个提议,得到其他几人的一致认同。</P>

中间观赏台上。</P>

内侍把《暮江吟》念出来后,李仪连忙走过来,拉着李世民的手臂说道。</P>

“父皇你快过来这边看,这首诗跟现在的景色好贴切。”</P>

李世民站起身,跟着女儿和嫔妃一起看向曲江,他不由得赞叹道。</P>

“好美的景,好美的诗!”</P>

他平常这个点都在甘露殿内批阅奏折,这么美的景色好多年都没有看到了。</P>

李世民此刻只觉得浑身舒畅,心情非常愉悦。</P>

存在感极低的李治,并没有跟着去看落日,看江景色。</P>

趁无人注意,他再次走到高台边缘。</P>

下方一袭红衣的美艳女子,在夕阳的照耀下,整个人如同仙女下凡,美的不可方物。</P>

似乎心有所感,红衣女子也抬头向他这边看过来。</P>

她眨了眨眼,灿烂一笑。</P>

爱了!</P>

李治的心脏剧烈地跳动,好似随时要蹦出来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