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李世民魂穿刘阿斗(2 / 2)

堂下又是一阵哗然。

“杨长史乃相府重臣,丞相参军,魏延分明是诬告!”

“魏延、杨仪二人积怨已久,今日之事也非偶然,只是在此时相争不是明智之举啊。“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也让李世民暂时放下了对于重生刘禅的不满。

后人对于魏延杨仪反目之事多有争议,然而不论孰是孰非,二人却都是因为此事丢了性命。

“这魏延,朕到底是救,还是像历史上那样任其被杨仪攻杀呢?”李世民有些纠结了。

正在这时,殿外又是一道“急报”!

“嘿!这是嫌吾心中不够乱吗?”李世民无奈摇摇头。

“上前禀报吧。”

“征南将军姜维奏报:魏延不遵丞相遗命,烧毁栈道,与杨仪所帅中军在褒斜谷对峙,杨仪势大魏延恐遭所败。征南将军请陛下早作决断,以免事态恶化!“

一连三道急报,彻底点燃了朝堂。

“魏延不遵丞相遗命,先诬告杨仪,后烧毁栈道欲行谋反之事,该杀!“

“魏延本就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不将吾等放在眼里,现今又露反志,实不能留啊!“

众臣群情激奋,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李世民仔细分辨,竟未听到一句有利于魏延的话语。

“没想到历史上团结和睦之蜀汉,竟然容不下一个傲上却忠心的魏延!“

后世皆言:诸葛死而蜀国衰,弱小的蜀国注定要灭亡,只是出师表中的贤臣堪堪为蜀国续了几十年命而已。

朕看未必,魏延事件就是个转折点。

倘若朕放任杨仪攻杀魏延,就等于和本地士族妥协,兴复汉室的理想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历史上的刘禅就是这么做的,实际上自此以后,北伐就只是蒋琬、姜维等人维持地位的工具罢了。

倘若朕保下魏延,就相当于释放出了“不妥协”的信号,这就和大多数人意见相左了。

想朕前一世南征北讨、所向无前,即使面对关陇八世家,中原的五姓七望,也未曾退缩过。

这事既然让朕赶上了,朕能妥协吗?肯定不能!倘若朕学了刘禅,那朕不是白来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抖擞精神、正襟危坐,大喝道:

“聒噪!我自尚未发话,尔等倒先吵上了?“

众臣被李世民吼得一哆嗦,继而又都面露异色。

不等群臣多想,李世民接着说道:

“北伐大业不可废!魏延乃先帝部曲、相父最倚重的将军、北伐先锋大将。即便狂傲了些,但其忠心日月可见,朕断不会相信魏延谋反之事!“

“朕决议,发八百里加急快马,勒令杨仪交兵权于姜维,并跟随魏延一起活着来见朕!“

此令一出,堂下哗然。

陛下今天是怎么了?先是语无伦次疯癫一般,而后一改常态多次喝止群臣,现在又要逆着群臣的意愿去救魏延……

都知道后主是个安乐皇帝,平日里只对“相父”言听计从。怎么今日如此强硬?莫非陛下真的转了性子?又或者之前陛下只是隐忍未发?

陛下这般表现,恐怕蜀汉的天要变了……

李世民看众臣面面相觑,却无人上前领命,心中疑惑。

“怎么?朕的旨意汝等未曾听到?“

“启奏陛下!“

“说!“

“如今天下,魏强而吴蜀弱。倘若诸葛丞相在时尚可内勤于政、外伐于魏。如今丞相薨逝,我蜀中再无一战之力,只宜坚守以待天时,方可有一线生机。丞相在时魏延尚能阵前听令,如今丞相不在魏延断不可留,否则朝中无人节制,早晚必生祸端!“

“卿等还有何高见?不妨一起说了!“

李世民心有不悦,但还是忍着没有发作。

堂下大臣皆低头不语。

“那就是汝等皆愿坚守以待天时?都希望魏延死?“

堂下大臣除少数几人沉默外,其余大臣皆异口同声:“陛下圣明!”

好哇!满朝文武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居然甘心偏安一隅,不惜和朕对立!

也难怪刘禅被后世嘲笑为“扶不起的阿斗”,我看刘禅还是心太软!

当君王在群臣面前一再妥协,那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最终把你彻底架空!

到那时,什么先帝遗志、什么丞相遗愿、什么北伐大业,全成了一纸空谈!

朕也是个腹有珠玑、心怀远志的帝王,怎么能够像刘禅那样做一辈子安乐皇帝呢?

也可能是上一世朕杀兄夺嫡、逼父退位之事做的太过于无情了?这一世让朕来到这亡国之君身上还上一世的债?

李世民想到这里,也释然了,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定要让蜀汉逆天改命、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