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帝王的抉择,王夫人的遗愿与皇子们的封王(2 / 2)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却也充满了对爱妃的深情和不舍。

几天后,王夫人的香消玉殒,虽然众人心中早有准备,但刘彻的哀痛仍旧难以抑制。

王夫人不仅是他近年来最为宠爱的妃子,更是他心中无法填补的空缺。

为了表达对她的深切哀思与尊重,刘彻下诏,追封王夫人为齐王太后,以诸侯王大后的礼仪为她发丧。

从此,她的离世不再是简单的“死”,而是尊贵的“薨”,这是对她生前荣耀的最好纪念。

在王夫人的灵柩前,刘彻亲自执笔,起草了三封册立诏书。

他素来喜爱挥毫泼墨,但这次亲自起草诏书,不仅是出于个人爱好,更是因为他深知策立诏书是国家的重要典章。

他希望通过这些诏书,给每个儿子以单独的训诫和期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第一封诏书,是策立皇二子刘行为齐王:“封于东土,世为汉藩辅。”

在书写了若干套话之后,刘彻接着写道:“惟命不于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

这番话不仅文笔典雅,更蕴含着微言大义。

刘彻希望刘行能够理解,命运并非一成不变,唯有德行才能显赫光大,不图小利,才能使君子不懈怠。

此时此刻,刘彻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十三个兄弟,也就是自己父皇策立的十三个诸侯王。

他们中有些人幼时原本端正规矩,如今却成了骄奢淫逸之徒。

他希望刘行不要步了那几个叔王的后尘。

刘行聪慧有才,若能像他的伯父河间王刘德那样,好学多问,交游儒者,也能成为一名不错的贤王。

刘彻希望刘行能够好好体会这份诏书的深意,理解自己这个父皇的一片苦心。

第二封诏书,是策立皇三子刘文为燕王:“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

后面也有几句训诫之词:“毋作怨,毋淝德,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征。”

这番话正是专门针对刘文的。燕国之地位于北境,与游牧之族接壤,多年来一直是抗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现在虽然匈奴已然北遁,乌桓也有降附之意,但一定要处理好关系,特别是刘文那个性子,更要教导他以和为责、事事谨慎、千万莫要激起变故。

刘彻的这番用心,不仅是对儿子们的期望,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他希望通过这些诏书,让儿子们明白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父皇的关爱和期望。

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和指引。

刘彻的笔下,不仅是文字,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儿子们的深深祝福。

刘彻在深思熟虑之后,审视着自己的三儿子刘文。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确实继承了李氏外家的风范,不仅骑射技艺出众,更有着镇守一方的气魄。

这些无疑是他的长处,让他在北境的位置上显得尤为合适。

然而,刘文的性格却让刘彻颇感忧虑,他似乎有着睚眦必报的倾向。

因此,刘彻在诏书中苦口婆心地训诫他,告诫他不要“作怨”,不要败德,不要荒弃武备,不要把不习礼义之士招在身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