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风向(1 / 2)

考古回来后几天,刘锻凯一直没有大的动作,许今朝他们也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

表面上看似平静,暗地里早已波涛汹涌。

终于,这份平静被等得焦急的民众所打破。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文化研究所和许今朝的官网上询问,究竟发现了什么文物,为何过了这么久还没有公布?

似乎是受不了群众的压力,文化研究所派出了刘锻凯出面解释。

“首先,我要对各位说声抱歉,我们辜负了你们的期待。这次考古,我们一无所获。 我们的考古团队在考古地探查了很长时间,也用了很多仪器,这次的经费在历次考古中也是属于前列的,但很无奈,我们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这段话乍一听似乎是在向民众解释文化研究所的人并没有尸位素餐,一直在兢兢业业地为文化研究而努力,没有发现他们也很失望。但实则是在暗示群众,这次毫无成果考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劳民伤财的举动!

不出所料,民众们一个个失望无比,但能听出刘锻凯话中的暗示的人并不多,或许是他们觉得文化研究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花费点金钱时间也不算什么。只有寥寥几个人随口抱怨了一句“没想到连许大师出马都不行”

而刘锻凯就死命抓住了这句抱怨,看似维护实则抹黑的回应道:“虽然这个项目是许大师提出的,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许大师。毕竟许大师终日研究古籍,对考古地并不清楚。”

刘锻凯本意是想讽刺许今朝狂妄自大,没有进行实地考察,没有任何证据,就敢发起如此大的工程,最终导致损失惨重。

无奈他低估了民众对许今朝的敬仰之情,民众并没有将没有发现文物的过错推给许今朝,反正历来没有结果的考古行动多了去了,还差这一次?失望肯定是有的,但也不会不分黑白就乱怪罪人。

被回应的那名网友也是一愣:我什么时候怪过许大师了?真是莫名其妙!

刘锻凯见没有收到预料之中的效果,气得狠狠拍了下桌子,“这群挑剔的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度了!”

犹记得当初他因为没能在许今朝去绝族后继续翻译出来《三国演义》,被民众骂得是狗血淋头,个人网站差点因此崩溃。这么明显的差别对待让刘锻凯更加气愤了。

一直在关注刘锻凯动态的许今朝不由失笑,转头问李言,“我们什么时候行动?”

李言沉吟片刻说道:“还在等一个人。”

“等人?”许今朝讶异,“还需要等谁?”

“一个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话被更多人知晓的人。”李言回答。

许今朝很快就见到了这个人,一个长相很平凡的中年男人,带着眼镜,显得很斯文。

这人是章修文陪同他一起来采月轩见许今朝和李言的,也足见这人的分量。

章修文介绍道:“姜源,《风向》报刊的主编。”

许今朝没有听过《风向》,但李言显然对此很熟悉,只见他十分尊敬的站起身来,与对方握手,“很早便听闻姜主编的大名了,今日相见很是荣幸。”

姜源微笑着,很客气的回赞:“李公子的年少有为我也是早有耳闻,现在一看,不仅是年少有为,还是一表人才。”

许今朝见状,跟着李言起身与他握手,“您好。”

“你好”姜源点头,“没想到许大师这么年轻,文化复兴有望了。”

许今朝不好意思的一笑:“过奖了。您和章教授一样叫我今朝就好,‘许大师’这个称号,我愧不敢当。”

“你有这个资格。”姜源认真的说道。

许今朝闻言也不再继续推脱,再谦虚就是矫情了。

章修文给许今朝和李言解释:“姜源的父亲和我是朋友,相识已达数十年,我对他们父子都十分信任。这次请姜源过来想必你们都知道是因为什么”

李言点头,许今朝摇头。

李言失笑,想起了李说对他说的,许今朝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基本为零,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章修文一愣,也无奈地笑起来,解释道:“自从赵匀青上位以来,一直在暗中收拢各大媒体的负责人,借此掌控舆论权。《风向》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权威媒体,在人类内斗时刊登过很多积极分子的言论,为文化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它一直被民众所信任。赵匀青下手的第一个对象自然就是《风向》,那时它的主编还是我的那位老朋友,他不肯向赵匀青妥协,所以《风向》一直被赵匀青打压,到了现在,《风向》生存空间大大缩小,已经远远不像那时为大众普遍订阅。”